1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股指維穩組合拳 政府撐市幾時完

中央匯金宣布結束增持內銀股餘音未遠,工行、中行、建行三大內地銀行宣布又獲匯金增持。匯金在股市頻密進出,已成為大炒家,「炒家」名聲太俗,用官式的稱呼形容,就像是平準基金,匯金炒股不是利字當頭,其進出股市、買賣內銀股,意在「維穩」股指,否則結束增持、入市增持,就毋須以高調的姿態行事,張揚增持是想向市場投資者發出明確訊息。

踏入十月已知的兩大利淡股市因素:一是大小非減持屆峰期;二是創業板開張帶來擴容壓力。為燙平這一波的資金分流效應,不致辛苦托起的滬深股市信心前功盡廢,政府的有形之手只能繼續托市動作。匯金閃電入市增持三大內銀股,並不是倉卒應戰。事實上,政府旗下入市異動,似乎有部署甚至有分工,如社保基金摸頂減持,囤資於創業板新股;在匯金增持內銀股之際,迎來中國基金史上最密集的偏股基金設立潮,涉資四百億元。

國家外匯局又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證券投資額度上調百分之二十五,有意借力外資入市。相信還有另外的動作部署中,顯見為度過可能失去的十月,官方祭出了維穩股指的「組合拳」,意欲封死大跌的空間。問題是,政策意圖如此,能否調動其他投資者跟風,或者打掉大小非減持意欲尚有疑問。

自金融海嘯後,政府大手筆救市,激化信貸活躍,拉抬起滬深股市,股市大漲的確發揮了提振信心的作用;但漲勢引發泡沫的擔憂在所難免。內地股民在波動的市勢磨練之下,自保意識得到強化,高位取態漸趨保守。即使官員拚命吹風政策不變,已難再激起入市意願,政府這一波托市,可能陷於費力的孤軍作戰,考驗政府手上有多少彈藥,能撐多久。

因為市場總不能背離基本因素,不顧一切地炒高。實際上,現時內地股市比滬綜指處於二千點之下,基本面已發生了較大變化。首先,房地產市場由熾熱到價量回跌,顯示經濟降溫。因為內地重頭的出口增長難再,樓市成為經濟的一股主要動力。政府擬壓制產能過剩,固定資產投資亦勢受抑制;其次,國資委日前公布九行業央企盈利普遍下降,銀行看似好景,亦有壞帳回升隱憂。此外,中央部署退市,暗中抽走流動性,資金充裕度已大不如前。

面對基本面發生變化,股民取態審慎是正常的,顯示由資金谷起的這一輪股市大漲,到了進退維谷境地。反而是政府資金在股市該調整時,戮力托市不讓其調整,最終只會扭曲股市的運作。金融海嘯後,股市的升跌聽憑政策的鬆緊,已偏離了市場化運行。這在救市關頭是特殊的需要,但股市不能長期在政策托市狀態中存活,問題是內地股市非但沒有降低對政策依賴,反而是更加依靠政策護航。

官式資金托市,除了扭曲市場,還可能賠上政府信用。過去社保基金在股市進場、離場,總能摸底進、逃頂去,已惹市場非議。在股市中,股民賺錢的只為少數,官府卻豬籠入水,加上股市資源配置功能不彰,股市的正面意義完全發揮不出來,恰恰是長期政策市造成的。遺憾的是,至今見不到政策市朝矯正的方向努力,反而是愈陷愈深,大有難以自拔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