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美元所受之打擊一波接一波,忘記是誰的名家曾說過:「現在不是牛市,不是熊市,是泡沫市。」資金追逐資源和資產(股票和「磚頭」),有點「兩害取其輕」的無奈,資源股和地產股尤其受到青睞,近日地產股視線已轉到一些二三線類別,如香港興業(00480)和大昌地產(00088)等。如果買內房股,更可收人民幣升值之利,但內房股有政策風險,而且論資產折讓,本地地產股更勝內房股。
香港興業周二曾顯著回升,那是跌穿3元關口的一次技術反彈,亦有追落後的味道,但觀乎其他二三線地產股的表現,亦見有資金吸納。事實上,興業如非全年業績出現2.24億元的虧損,股價也不會如斯不濟。現時不知本港樓市會否繼續保持強勁,但趁低買入此類折讓較大的地產股,風險度會相對較低,惟同時要考驗投資者的耐性。
資產有升值空間
集團於三月底年結,由於期內愉景灣項目未有新盤推售,並須為投資物業公平值及金融資產公平值作重大重估,虧損合共超過8億元。不過,在這半年內無論樓價和股市同步上揚,隨後的中期業績料可轉盈。
眾所周知,香港興業是大嶼山大地主,但要至明年初方有愉景灣第14期住宅開售;泰國豪宅在建196個單位,已預售141個,成交價14億元,將於明年落成,未知是否可趕及本年度入帳。集團在上海持有兩個項目,上海嘉里華庭投資物業於9年前購入,當時作價僅3,000萬美元,曾斥1.5億元把物業翻新,現正放售。佔一半權益的靜安區大中里項目總樓面面積33萬平方米,項目已計劃於一三至一四年完成。
愉景灣購物中心已完成,可提高租金收入,但計劃中的豪華會議及度假式酒店項目,基於市場氣氛不明朗,正重新評估其可行性,而東南亞酒店業務則難免受經濟下滑等影響。
分析地產股不離資產淨值,截至今年三月每股值7.18元,現應再有升值空間,市帳率僅0.44倍,與同級股比較也嫌折讓過多,建議投資者吸納。
D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