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一年前雷曼倒閉時,施羅德環球定息產品投資主管Karl Dasher身在倫敦,緊隨的周一他甫上班,便忙着開會,審視投資策略,並與世界各地的交易對手進行討論,以防出現「翻版雷曼」。回首一年,他認為金融界應更客觀地審視自身的風險,在推出產品時,也應該「返璞歸真」,回復最基本的產品。
憂印銀紙引發通脹
雷曼倒閉時,倫敦也分擔着華爾街的憂慮,「我們都有朋友、親戚在雷曼或貝爾斯登工作,我們有很多個人聯繫。」他說,海嘯令個人學會謙遜,不過他深感海嘯為企業帶來「誰值得信賴」的信心問題,「信貸建築於『信賴』,而息差是信任的指標,反映你有多信任別人會償還貸款,當時銀行間拆借癱瘓,我們着實擔心。」他認為,重建信任還需要一段時間。
不過,Karl Dasher指出,在救市過程中,央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大量印銀紙,令通脹風險上漲,要追求理想回報,他認為企業債的回報較佳:「我們預期孳息率曲線(yield curve)會維持較斜的走勢,主要因為經濟增長尚未回復正常,料零息政策會維持一段時間。不過,我們最擔心的是印銀紙引發的長期通脹風險,而政府債券的回報,已不能追上通脹。」
因此,他看好企業債,認為在融資市場回復正常後,企業的違約風險大大減低,而且現時的息差仍較雷曼倒閉前為闊,故他認為仍是入市時機。他看好的行業包括電訊、科技及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