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內地數據喜帶憂 復甦似近還遠

內地八月份一籃子數據出籠,股市對數據顯然報以好評。歸納起來,主要不外三項:一是固定投資反彈獲得較高增速;二是消費物價(CPI)及工業品出廠價(PPI)雙降但轉好;三是信貸增長仍勝於預期。失望的是出口不如人意,證明出口這個引擎尚未加快運轉。股市尾段升勢有保留,對數據是否有誤讀似存疑問。

其實,內地亦能聽到兩把聲音,一把聲音力稱轉勢向好佳兆;統計局及官方傳媒戮力作為復甦戰績加以宣揚,在大連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不難聽到對中國復甦惠及全球的揄揚。也在這個論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及建制派學者都警告防範潛在風險,還須保持前段推行的政策,抱持謹慎不能不歸咎於潛在的不樂觀因素,可見決策機樞別有嚴峻評估。

內地有應對危機的決策,譬如轉型內需帶動增長,也十分關注重複建設及產能過剩,這些體現在濃縮的政策口號上:保增長、調結構。決策是否有堅定的執行及不錯的效益,才是內地真正問題所在。中央對既定政策三令五申的要求遵行,能上令下效就有疑問,早前中央審計查出直屬部委挪資炒股炒樓,眼皮底下的尚且如此,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政府可想而知,執行決策能不存疑問嗎?

論效益數據有啟示,國內生產總值(GDP)近期的走勢,顯示保八勢頭,由固定資產的增速達到百分之三十三,雖未比併最佳紀錄,但這已是世上頗誇張的高速。如果像許多專家所言,相對於保增長,調結構是更重要的政策目標,那麼數據顯示的就是偏重保增長。八月消費雖反彈,但同比僅增百分之十五點四,按年回落七點八個百分點,顯示內需同投資仍背馳。調結構的進展甚慢,經濟運作正滑回以往的舊路上去。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批評內地,結構性改革講多做少。他預期中國消費佔GDP份額很可能創下新低,並且認為經濟復甦要視乎最終需求的復甦進程。中國拚命加速固投,不但實現復甦存疑,想避免重複建設及產能過剩都很難。事實上,固投高增長已帶來樓市泡沫的煩惱。此外,一些傳統產業欠缺資源,轉型緩慢經營十分困難,固投高增長未來的整體效益深存憂慮。

內地突出的問題是產能過剩,消化產能是踏上持續復甦路的先決條件,實際執行上龐大的資金催谷固投增長,卻可能加劇產能過剩。中央部署資金流向,但結果多是事與願違,有的地方繼續大上高速公路項目,而高速公路在許多地方已有路多車少的現象。即使一些新興的產業,如風電都大喊煞住投資,產能過剩之憂不斷出現,反映投資失衡背後是資源配置的嚴重不當。由此觀之,龐大的投入可以製造固投高增長,但有加劇失衡之虞,是爭取持續復甦的大敵。

正因為產能過剩問題不但未消除,反而可能因投入愈大愈為強化,使通脹的形成被嚴重扭曲。巨額的信貸積聚在資本市場,或者投入產能過剩產業,使通脹似近還遠,通縮似隱還現,而決策備受擾亂,對復甦極為不利。據此,觀察八月通縮收窄是偶然還是轉勢,尚難定論。年內通縮亦曾收窄到百分之一點二後再擴闊,數據反覆機會不能排除。各國盛讚中國帶動全球復甦不宜置信,實際上美國經濟復甦,信心回復的步伐比中國的更堅實。中國要有自知之明,小心在國際競爭遭受吹捧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