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造工廈
香港現有的會展及其他展覽場館只能提供周期性,專業性的高檔消費品展覽服務,無法作為永久性、綜合性的商品交易集散地。這類商廈型的展覽場館集中在鬧市,土地成本太高,無法成為小商品交易平台。故充分利用市內閒置工廈進行改造,發展成商貿用途的小商品展銷交易平台,是業界多年的呼聲。為適應產業轉型,政府終於同意修訂強制拍賣,受到業界的歡迎和肯定。在此「鬆綁」政策下,全港現有500多座樓齡逾30年的工廈將有機會變身,其對未來香港商貿服務業,尤其工業製品交易市場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製造業大量北移後,香港市區還留下了數目眾多的工廈,閒置率相當高。這些工廈樓齡大多超過30年,不少是具發展潛質的物業。但由於受舊有的政策局限,以及補地價成本過高。這些工廈的收購或改變用途的步伐很慢。是次政府順應形勢發展,修訂工業土地政策,有意通過投資者收購及改建工廈,紓緩現時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如這項政策得到有效推行,將對改變香港的舊區面貌,發揮重要作用。
制訂靈活政策
過去十年,業權統一的工廈只有少數能成功變身,可見現時政府對工廈的政策仍有改善空間。政府在制訂新政時,須注意保障投資者的權益及提供足夠的彈性,並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在規劃大綱圖中所有由工業改劃的地帶,包括商貿地帶、住宅(戊類)、商業及綜合發展區,都要保障重建後的樓面面積不少於原有建築物,重建作住宅用途則除外。這樣能確保業主不會因重建需減少樓面面積而放棄發展。
其二,工廈改建過程中,如為公眾利益而需拆卸部分樓面,包括擴闊路面等,政府應批准除在有關土地範圍內另覓位置重建相等於被拆卸的樓面面積外,也可據現有的建築物條例享有額外的可建樓面面積,以鼓勵業主開放更多空間給予公眾使用。
拆卸不如翻新
其三,現時高齡工廈相當多,短期內受種種條件所限難以全部完成重建,而政府在市區活化的過程中,往往只考慮拆卸重建。
其實,香港不少30年樓齡以上的工廈的結構依然穩固,在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原則下,舊樓改建翻新項目,更應獲得鼓勵推行。因此,如改動的面積不多於原有建築物的50%,便不應當作新的重建項目處理。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