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富豪小傳:教育基金考供夫

金融海嘯下,不少人身家大縮水,但為人父母的,總是先為子女打算,為孩子設立教育基金是多數父母的必然選擇。有見及此,英業環球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陳炳強表示,「股市跌得愈多,潛在回報就愈多」,現時絕對是為子女設立教育基金的適當時機。

由會計師轉行成為理財顧問公司老闆的陳炳強,本身也育有一對兒女。他稱,為子女準備大學學費是必要的,在香港讀大學的使費不會太多,但至少要逾十萬元;到外國升學則要視乎地區和所讀的大學而定,假如赴美升學,每年大概需三十萬元。他解釋,父母應該按目標的大學學費來預算,以決定每月的供款及供款年期等。

月供基金助減風險

他舉例,以小朋友剛出生到讀大學至少有18年時間,若家長趁早為孩子建立教育基金,再加上以月供方式來分段買入,負擔較輕之餘,相對一筆過入市的風險亦較低。

他續指出,大多數家長均不是專業投資者,須考慮投資風險。以投資股市平均每年回報有10%至12%計,他建議為子女成立教育基金,可選擇投資於股票或股票基金,每月月供4,000元,約18年的供款本金約89萬元,假設每年回報率均是10%,約18年後的本利和就有約240萬元,足夠讓子女到外國升學,但扣除通脹因素,料其時只有約百萬元的購買力。

他說,去年金融海嘯股市跌得最殘時,就是買貨的好機會。家長可以月供方式建立基金,即使每一次買貨都蝕錢,但若能夠以較低價買入長遠可升值的股票,絕對是「除笨有精」,因終有一日股價會再次上揚,甚至升穿以前的高位。他又說,長線投資配合平均成本法分段入市,所花的精神及時間是最少的,非常適合沒有時間留意股市升跌的家長們。

買長期保險防斷供

當然,世上沒有一種投資是完全沒有風險的。陳炳強說,即使分段買入法能降低投資風險,但風險還是有的,例如供款人一旦遇上意外事件而無法繼續供款等,故他建議家長可另添一份長期保險,於供教育基金的初期,即子女還在學的時候,可將保額稍為提高以應付學業上的開支,到子女畢業後,就不需再供。他解釋,這是成本最低,但又可以保證子女的教育基金不會斷供的方法。

至於陳炳強所推薦的股票市場,就是中國。他亦深信中國股票市場在未來18年不會「執笠」,呼籲家長不用擔心。

按家庭收入儲蓄尋「保」

時下普遍家長都會為子女將來作準備,定下不同的儲蓄計劃,但家長們怎樣才可將收入分配得宜?據創盛理財董事陳寶琪稱,家庭收入的高低、可儲蓄的年期,對定立整個儲蓄計劃有很大影響。她亦建議家長如打算投資,應部署等待第四季的來臨。

個案一:月入兩萬宜供1000

陳寶琪指出,若家庭每月收入約有2萬元,能隨便調動的資金未必太多,父母可選擇由保險公司提供,每月供款約為港幣1,000元的儲蓄保險。

然而,家長在選擇儲蓄保險時需留意兩大事項,一是保單內是否包括子女的人壽保險成分,二是該保單有否投資成分。她個人認為,供款目的在於增值,沒有必要為子女加入人壽保險,相反更會令保單「效率」降低。

除儲蓄計劃外,她提議家長應為子女購買醫療保險,一旦需要手術費用亦有所保障。

個案二:月入四萬可部署留學

陳寶琪認為,對於家庭每月收入達到4萬元或以上的家長,相對較有能力將子女送往外國讀書。在揀選儲蓄計劃時,家長需考慮子女未來就讀大學的地點,保單內的儲蓄能否直接兌換為當地貨幣,以節省將來匯率轉換及匯款的費用。

以現時幣值計算,學童往外國就讀大學四年最高約需120萬元。她又強調,大學學費每年約加4%至5%,料10年後大學學費會較現時高兩成至三成。此外,家長亦需為子女預備現金,因此,家長大概需預算200萬元。

她建議,以5年為例,家長可選擇將一半資金以作現金儲蓄或投放於較低風險的儲蓄保險,賺取約4至5厘的穩定回報。另一半資金可投放於基金投資,選擇有機會賺取每年約8厘回報的基金。

她又提醒,如家長將送子女往外國繼續學業,就更有需要買醫療保險。她指出,外國的制度是,如送院者沒有住院保險或未有醫療卡,醫院是不會接收病人或提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