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滙控早已成為「紅底股」,即使不計今年上半年宣布派發的兩次股息合共1.4元,該股只要重上78.8元,已相當於供股前的100元。滙控反彈力驚人,今年恒指以高低位計亦只升約85%。假設投資者於三月時持有兩手滙控,獲發330股供股權,以滙控昨收市價85.2元計,減去28元供股成本,單是供股股份便賺約18,800元;不過,投資者需要在當時市場氣氛欠佳下,拿出9,240元來供股。
供股回報勝轉買內銀
在三月時有專家建議沽出供股權,轉為吸納內銀股如工行(01398)及建行(00939),結果又會怎樣?假設投資者在滙控供股權最後一個交易日(三月三十一日),以收市價14.5元悉數沽出330股供股權,套回4,785元,同日以工行收市價4.03元買入一手(1,000股)工行,以工行昨收市價5.24元計,出售滙控供股權轉買工行賺了約6,000元;若同日以4.4元換入建行股份,以建行昨收市價5.94元計,亦只賺約6,300元。
雖然這樣就不用拿出新資金供股,並可將套現所得再投資,但供股回報卻顯著較佳。英皇證券研究部副總裁林建華表示,大部分滙控股東「企啱邊」(96.6%股東支持供股),但他直言滙控今年無機會重上100元,「滙控最新的資產負債表中,衍生工具資產不見了近2,000億美元(較去年底減少約1,840億美元),令人擔心滙控會否冒了高風險,衍生工具到期時會有損失,其實報表內有很多成分是看不到!」
林建華又稱,今年第二季環球股市顯著做好,帶挈「炒房」業務,滙控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錄得破紀錄的稅前利潤63億美元;工商業務亦算不俗,但個人理財業務表現相當差(稅前虧損12.5億美元);至於歐洲業務稅前利潤較去年底倒退近48%,但他認為未完全反映東歐經濟實況,部分國家的還款能力令人擔憂。
「內地財金官員明言先讓中移(00941)、中海油(00883)回歸A股,其他想『抽水』的請排隊,但滙控都想『整靚』個股價及市盈率先上(A股)。」他說。
末季有望成「紅底股」
海通證券投資諮詢部副總裁郭家耀認為,散戶要點耐性,最快要到第四季才有望見滙控成為真正的「紅底股」,回調到75至78元才建議吸納。「無疑滙控業績見到曙光,北美業務虧損大為收窄(較去年底減少近70%),預計市場在第三及第四季會重估銀行股價值。」
摩根大通及高盛最近加入唱好滙控行列,齊給予100元的目標價,摩通預期滙控可回復至平穩的「舊滙控」(Old HSBC)時代。根據彭博統計,40%券商給予滙控「買入」評級,37%建議「持有」,23%予以「沽售」,平均目標價為77元。滙控將可重返「有買貴、無買錯」時代?郭家耀表示,自從金融海嘯爆發後,投資者宜看清楚每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及經濟狀況,不要盲目買股。
專家買滙控同為養老
香港人與滙控(00005)有一段集體回憶,恒豐證券董事長張華峰與滙控的緣分始於一九七一年,他在當年買下人生中的第一手滙控。
張華峰持股逾廿載
滙控三月宣布供股集資,持股逾二十年的張華峰稱,一點心酸與失望的感覺都沒有,更在低位三十三元反彈至五十多元期間增持。他說很多大型銀行都難逃金融海嘯打擊,加上滙控業務遍全球,有損傷在所難免,但起碼它不是傷得最重。過去滙控令不少股東致富,當它「有事」時,股東應站出來伸出援手,以供股作支持。
不少港人視滙控為「傳家之寶」,張華峰坦言,將來退休養老主要靠兩隻股票,就是滙控和港交所(00388)。「我當滙控是一個保障,給我安全感。說真的,即使滙控跌到三十元我都未必蝕錢,但買它用來退休,升跌再多,我都不會選擇低買高沽。」
滙控股價現重越八十五元,張華峰期望年底重上一百元,認為其在A股上市後,歷史高位一百五十三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