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名家講場:香港鐘錶業的轉型之道

鐘錶業是香港的重要產業之一,每年的加工貿易額,零售額均為本港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在香港未來加快經濟轉型服務業的進程中,鐘錶業也必須跟上時代步伐,向以零售為主體的服務業轉型。否則,單純依賴鐘錶的加工出口將令行業的生存空間日窄。在港建立常設的鐘錶交易及零售基地,是香港鐘錶業未來轉型的方向,而把閒置的工廠大廈活化成貿易中心,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客商來港,則是一條可行之道。

生產工序須加快轉型

香港製造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北移內地,經過三十年的不斷發展,已在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建立起龐大的加工生產工序。鐘錶業也不例外,大部分工序均已轉移到珠三角。隨着內地市場的開放和國際環境的變化,鐘錶業的生產加工同樣面臨轉型問題。未來香港鐘錶業的經營重點從生產轉向銷售是大勢所趨,怎樣參考義烏專業商品城的經驗,在香港建立貫通國際及內地市場,以商貿流通為依托的鐘錶交易中心,是本港鐘錶業未來轉型的關鍵。

以商貿流通為中心的展覽服務業,是近年香港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年香港的鐘錶展和珠寶展,是鐘錶界推介產品、承接定單,資訊交流的機會,也是香港溝通國際、內地兩個市場的橋樑。但由於香港沒有「廣交會」這樣的長期性、綜合性展覽,香港鐘錶業在香港也沒有像廣州、深圳這樣的固定展銷地,導致三十年來香港鐘錶業仍依賴傳統的出口加工貿易生存,自然處於不利局面。

須建立常設交易市場

記得二十年前,筆者擔任香港鐘錶廠商會會長時,就已提出鐘錶業要發展自有品牌,加快技術更新的口號。而過去的二十年間,政府也曾撥出巨資給業界進行技術更新和開發,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是香港鐘錶業經多年的發展,仍擺脫不了傳統的來料加工、出口貿易的經營模式,無法推進產業轉型和升級。香港歷來是靠商貿起家的,鐘錶業也不例外,早年九龍渡船街是外國船舶停靠地,也有頻繁的鐘錶交易,後來由於交易量愈來愈大,便發展成尖沙咀重慶大廈的鐘錶現金交易。該處現今仍是海外鐘錶買家聚集交易的一個場所,可見香港仍存在經常性的商貿空間。

近幾年來,如何在香港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國際展銷之都,已成為城中熱門話題,政府及社會各界如何充分配合更是關鍵所在。建立鐘錶業的永久交易場所,有利於海內外客商來港洽商、採購,業界是歡迎和支持的,但永久性交易「場所」要佔用大面積土地,土地成本是大問題。一些業界人士曾向政府建議,充分利用大量空置的工廈進行改造,打造成社區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並根據香港工廈的分布狀況,建成深水埗、香港仔、荃灣三個具特色小商品專題展銷小區,值得鐘錶界重視。

最近,政府將向立法會重提修訂土地條例,放寬三類地段的強制拍賣申請門檻,特別是大大降低工業大廈的改造限制,以適應香港經際轉型需要。比對今後活化工廈,加快香港各類小商品展銷交易中心的建立,意義重大。香港鐘錶業未來在轉型過程中,怎樣強化流通和零售環節,把香港建成國際性的鐘錶產品及零件集散中心,這是特區政府和業界的共同責任,是鐘錶業未來生存和發展新挑戰。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