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上位長玩靠穩定
在眾多分析員或策略師當中,Ivan是年紀較輕的一群。他笑稱可能與遺傳有關,父母雖年近60歲,樣子仍青春不老,別人還以為他們僅40歲。「我樣子看上去後生也有好處,容易被街外人留下印象。」但回想初入行時,曾受部分投資者質疑他的能力,直至講座完畢,很多人留下來追問其對大市看法,實力立見真章。
他笑言選擇佩戴無框眼鏡,可增添幾分穩重感,之後便摘下眼鏡叫記者作比較,誠然確有點孩子氣,而炯炯有神的雙目更酷似歌星張敬軒,但原來他的部分朋友均有這樣的評價呢!
勤力工作交足貨
Ivan平日工作安排得密密麻麻,除每日要介紹當天「跑贏大市」的股份外,平日亦要接聽熱線、到證券行介紹窩輪、寫專欄及進行各項宣傳等,另亦要與內部交易員交流,忙得不可開交。
負責上市結構性產品的Ivan亦發覺,近年本港投資者對外地市場的興趣有所增加,公司在開發新產品上可趨向多元化,如發掘投資另類市場的淨價投資證(Zero Cert)或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要在金融界衝鋒陷陣,腦筋要快之餘,還要付出無窮的努力。說到勤力,Ivan絕對交足貨,不但經常工作至晚上9時至10時,即使周六不用上班時,他亦會四出擔任投資講座的講者。他表示很喜愛目前的工作,下一個目標是主攻大陸市場,「內地的衍生工具市場尚未開放,只要有新產品、新客戶,都想嘗試開拓及發掘。」
Ivan經常擔任講者向投資者教路,解釋得頭頭是道。但他卻沒有想過要從事教學工作,且對教學有一套見解。「教書與社會的聯繫愈來愈少,學校內所謂的精英教育,只會偏重考試及學術研究,不關心社會發生的事情,雖然金融系學生對書本上理論滾瓜爛熟,但對於買賣金融產品的心得,卻是一知半解。」
嚴守止蝕惜光陰
已累積十多年炒股經驗的Ivan認同投資比賽是其中一個入行門檻,但在市場長久待下去,最重要還得看投資的穩定性,不可單靠一、兩隻飆升的細價股來谷大投資組合回報,且要懂得止蝕止賺,這樣才可在市場待下去,亦不會浪費時間。「雖然年輕人的錢輸光了,可以從頭再賺,但時間會浪費不少」。他坦言個人也有看錯市的時候,但由於每次均會嚴守止蝕,故即使市況出現大調整時,他亦未有落得「輸身家」的下場。
做Gym耐練 修身更穩重
平日工作壓力大,何啟聰周末、周日會輕鬆一下,較常會健身及看書,每逢周日大多相約健身教練一齊「做Gym」,每次用上兩小時,這習慣已維持5年。
走入健身室,Ivan會先花45分鐘操練跑步機及樓梯機等帶氧運動,其後在教練指導下,練習一些伸展肌肉及拉筋等「阻力訓練」,全程需約兩小時。教練Tom表示,「一般人做帶氧運動如跑步20分鐘已覺累,Ivan可連續運動40至50分鐘尚算不錯,身體耐力已比一般人較強,心肺功能亦較健康,『氣量』增加不少。」
Ivan坦言:「5年前自己真的好肥,主要是多吃快餐、應酬多所致,最弊是每逢周三已感疲累,現時體重相對高峰期時雖然只減輕10磅,但肌肉結實了,至少不會『鬆泡泡』,做Gym後身體亦不會太累,感覺反而舒服一點。」
以肌肉伸展為主
教練Tom在旁的作用是觀察Ivan在操作器械時,關節會否受到不必要的負荷及肌肉受壓何時「到頂」,這些都是一般學員所忽略的,「當初大家先傾談訓練方向,考慮Ivan工作壓力大並從事文職工作,易出現『寒背』問題,但面對傳媒時身子需挺直一點,這樣看上去會較為穩重,故做Gym以肌肉伸展為主,而不是追求大隻身形及太大舊的肌肉。」Tom說時不忘稱讚Ivan勤力做運動,學習能力十分好。
除了健身外,Ivan讀書時還打壁球、網球及乒乓球等,亦是大學辯論隊隊員,自小成績優異,中學時是校內風頭躉。Ivan形容自己當時「玩得好癲」,「雖然當時身為風紀,但經常上堂睡覺、帶『Discman』返學、不交功課、上堂傾偈,我認為集中精神不是在課上,讀書最重要是『自己搞掂自己』。」亦因如此,他的投資心得也是自學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