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保八雖有望 救市失衡手尾長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百分之七點一,主要是雖然一季度只增長百分之六點一,但二季度增長加快至百分之七點九。以此趨勢去判斷,令市場對預測「保八」的情緒提升。毋庸諱言,靠政府「灌水」、「輸血」行動,保八已經不成問題,但這個增長目標不是市場內在營運的結果,而是有形之手所打造的,也就是說中國救市銳意保增長,卻未有致力調整經濟結構,換言之,危機發生前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模式,並沒有實質的改變。保八這個虛空的榮耀,未給實體經濟更多的裨益,反而由此產生的後遺症值得擔憂。

保八的動力來自政府銳意推動公共投資項目落實,帶動固定投資急速升溫,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每月以逾兩個百分點的增速,把投資拉起來,同每次經濟走向過熱的形式相似。同時,以財政補貼或稅收減免,促成工業及房地產「去庫存化」,製造了明顯的內需效應。上述兩方面結合,顯示出刺激經濟的政策效果,可以想像,一旦政策放軟手腳,經濟動力會別有一番景象,經濟增長失速將不可避免。

當然,不是說政府不應打救經濟,而是打救未刻意追求落到調結構實處。龐大的投入除流向大項目,讓中小企業難霑雨露之外,更要命的是催谷起資產市場的虛假繁榮。如果貨幣信貸繼續「寬鬆」下去,資產市場就是一個計時炸彈。從現時的取態看,資產市場已置決策於兩難局面,一方面漲勢已經形成,境內境外的熱錢進一步凝聚;另一方面擔心泡沫爆破、游資驟散的危機增加。這種局面應了俗語所說:請神容易送神難。內地打救一場危機,又為自己製造着另一輪危機,至今還未有可靠的退出策略。

這個後遺症若發作的話,是另一個非常時期的開始,現時的救市運用了非常的財力,運用了非常的招數,另一場危機降臨的時候,是否還有足夠的財力、可用的招數,是決策者要籌劃的事情。其實,如此史無前例的政策組合及資源投入,是很難一再重演的,換句話說,未能借今次救市之勢理順結構,反而催谷起新的風險,經濟何時才能走出失衡困局呢?

救市政策實施過程,其實押上了決策者的信用,可從兩件事體現出來:一是房地產市場名壓實保;二是GDP症候欲收還縱。次按危機發生後,對危機的戒懼,當局曾力壓房地產,同發展商對峙膠着,民意也力促政府壓房價。殊不料,房價不降反漲,救市倒先解了發展商的圍,事件使民眾失望之餘,也使發展商誤讀政策訊息,認為政府也要買商人的怕,當局前倨後恭。虎頭蛇尾,使政策威嚴大大失分。

金融危機未爆前,內地對經濟調整結構頗有鋪排,很典型的理念轉變,就是要求地方政府摒棄追求高增長的思維,轉向追求效益及可持續發展,還名之曰:綠色GDP。大舉救市終使GDP崇拜症復發,中央為勢所迫訂下保增長的目標,在地方政府角度的解讀,無疑是追求高增長何來錯之有?中央屈從於追求高增長,就是以身作則的示範,其身不正,日後如何去批評地方的不顧效益,甘冒釀成風險去追求GDP?看來要上下一心,重返調整結構的實幹之路,日後是愈來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