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金融監管改革 全球熱本港獨冷

在意大利召開的G8峰會,觸及金融監管改革的議題,這是避免全球再受到金融風險摧殘,不容迴避的課題。早在四月倫敦G20峰會時,已決議設立一個全球的金融監管體系,新建金融穩定委員會取代金融穩定論壇,被稱為「全球央行」。此外,美國就監管改革提出的方案,大幅擴張聯儲局的權力,歐盟不遑多讓,推出雄心勃勃的計劃,與聯儲局的角色非常相似。近期發展的脈絡顯示,金融監管朝着「超級」的模式發展。

全球傾向高度集權的超級監管模式,恐怕與兩點經驗有關:一是金融危機發生,波及與牽連甚廣,要有具廣度及深度的監管制衡;二是發生問題源於「大到不能倒下」的銀行,要有夠規模的集權式監管去處置。當然,對「強力」及「鐵腕」偏好,有受到當下境況感染的背景,無人能知到危機淡化之後,這種監管訴求是否依然強烈,因為事物總有正反兩面,當超級監管過於「強力」及「鐵腕」,對利益過於掣肘時,制度的推行又難免受阻。

回顧金融監管的發展,「超級」監管是具挑戰的嘗試。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監管制度的特色是「嚴格監管、安全優先」;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是「金融自由化、效率優先」;九十年代至今是「安全與效率並重」,經歷了由緊至鬆,由鬆入緊,再尋求兩者的平衡。現在市場對超級監管的質疑,恐怕也建基於兩者平衡是否得到體現。當「超級」監管升火待發之際,歐盟與英國的取態分歧,就顯示出內含衝突的難以協調。

英國以白皮書形式提出的改革方案,只有較輕微的細節改動,同歐盟的計劃大相逕庭,當中固有英國「不習慣」被置於歐盟管理之下,同時大型對沖基金不認同歐盟的監管,威脅英國跟隨勢將撤離,也促使英國監管改革與歐盟抬槓不和。事實上,美國聯儲局擴權的方案也受到國會議員的排斥,能否通過尚是未知之數。顯見金融監管改革,愈重大、愈理想,就愈需時間磨合,尤其凌駕政府的超級監管,不會是短期可以成事的。

然而,爭拗、磨合終究顯示改革受關注,是全球性的潮流,改革金融監管難做不等於不去做,反而是需及早綢繆。哪像香港有關部門目前一派懶懶閒,對改革金融監管不進行深入研究,亦沒有行動綱領,究其實是當局自以為監管制度完善,沒改革的衝動,還是欠缺危機管理意識?不論基於甚麼都是盲目的。金融海嘯對本港的殺傷力不及歐美,就因此斷言沒有系統性的風險,並不符合實情。雷曼迷債、累計期權這些令人不明所以的產品,避過監管法眼在港大力促銷。難道不是監管的漏洞及執法的疏忽嗎?只要假以時日,金融產品持續氾濫,香港金融體系同樣會被攻陷。

上世紀八七股災及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本港均積極檢討金融監管機制,作出制度性的修補。金融海嘯是全球金融制度的一場大考核,暴露出來的制度缺陷也是最徹底的。為了今後在同類危機中不致受損,香港有必要改革監管,一方面堵塞現存的漏洞,另一方面致使規例與時俱進的同時,也同國際的改革銜接。香港證監會在其年報中表明,要以危機作為改革的契機。聽其言、更要觀其行,重要的是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革目標、拿出可行方案,及早進入唱改革這台戲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