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資產暴漲半年 復甦仍風險滿途

○九年上半年過去,市場由「最壞時刻已經過去」的判斷轉向復甦的預期。主要體現是金融市場表現日趨良好,更重要的這並非是個別國家或地區的現象,而是全球多數市場如此。當然,預期復甦的觀點俱有所保留,罕見斷然肯定復甦的,於是V形、U形、W形、L形等預期紛紛呈現。可見即使上半年形勢已定,下半年還是不確定的。

上半年經濟走勢留下三大特徵:其一,虛擬爆升、實體疲弱;其二,上游通脹、下游通縮;其三,危機核心國呈強,危機外圍國呈弱。上半年是金融市場全球牛市,這是全球空前集體大手掟錢救市的產物。恒指半年漲幅達二成八,相比A股的滬綜指漲六成二,深成指漲七成八,顯得「小巫見大巫」。原因很簡單,就是本港掟錢救市遠不及內地,日前專家估計的一點一六萬億元人民幣新增信貸資金流入股市,就是救市救出牛市的證明,掟錢多的股市更強。其實推漲港股的部分資金,就是內地流入的。相對股市的升勢,實體經濟疲弱顯得十分突出。

股市以外呈強勢、現牛氣的,是商品市場。以石油漲價逾三成領軍,金屬不分貴賤都大漲,甚至農產品也追落後跟漲,然而,全球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美國、日本的產出缺口分別創下百分之七點六及八點五的絕對值新高,歐元區亦達百分之四,國基會預測今明年發達國的產出缺口絕對值,分別是百分之四點六四及五點六九。數據顯示閒置產能嚴重,金融去槓桿化半途而廢之餘,實體經濟去庫存化尚待努力,這是專家形容的「上游通脹、下游通縮」的失衡狀況。

上游通脹、下游通縮與全球出現投資強、消費弱相關,而投資強、消費弱,同歐、美重金融,發展中國家重出口這樣的經濟模式相對應,表現為前者的復甦氣氛強,後者的反覆風險強。有專家認為,今次金融危機,歐盟輕傷、俄國重傷、美國外傷、中國內傷,其中緣由與不同的經濟模式相關。金融去槓桿化半途而廢,使結構失衡得不到調整。以內地為例,救市資金流入股市、樓市,流入實體的部分也只是強化了投資,未達到催谷消費的顯著效果,於是救市與經濟結構轉型背馳,未納入良性發展軌道。

全球下半年的尷尬是,一方面尋求「退市策略」,另一方面又要抱緊現時的資產泡沫不放。至少我們看到,美國同中國就存在這種兩難:美國房價指數由高位累跌近三成,但調整的因素尚未完全消化;此外失業率攀上百分之九點四的二十六年最高,仍不排除升至逾百分之十。可見儘管股指高歌猛進,銀行業自稱盈利可觀,但未敢稱脫離險境;中國聲稱能「保八」,卻不能保出口、保就業,龐大的失業人口亦制約其鼓勵消費,即使「保八」,無非意味滯脹降臨。

下半年的最大風險是通脹。擲錢救市、實行量化寬鬆印鈔,早為通脹埋下伏筆,而由於結構失衡得不到調整,資金湧入股樓等資產及商品,引發資產漲價與通脹預期的循環式上升,加劇通脹的降臨。更糟糕的是,由於產能過剩通脹短期仍受抑制,但產能消化後通脹可能出現爆炸性上升,像美國在○四年六月起,連續十七次加息的情況一旦重演,將是另一場危機。因此經濟學家有評上半年的一番「好景」令人憂心,全球正在「以新的危機去救舊危機」,A股上半年遠超全球大漲六、七成,重現去槓桿化的風險難免亦遠高於全球,豈可不及早提防。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