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港股交易加時 有利國際競爭

市場提議港股提前開市,以便與內地股市接軌,建議可能進入港交所改革議程。從理據而言,A+H模式的股份增多,同步開市可避免因停牌政策不同,導致出現「前後腳」造成混亂。其實,有關加時交易的建議早年曾提上港交所董事會,當時大幅加時的激進建議未能過關,董事會通過縮短午飯半小時,以及延長半小時收市,使交易時間增加一小時。眾所周知,建議後來又否決了。

現在似是舊事重提,其實形式有變,交易加時側重提前開市,表面上為求銜接內地股市。然而,若把加時的意義,局限於解決技術上資訊不同步的問題是不夠的。港股到今時今日,競爭的格局,不會停留在銜接內地股市的水平,我們一直強調參與國際競爭,交易時間無疑應當成為競爭力因素的一部分。就這一點而言,香港可謂長期遜人一籌而不自覺改善,直到現在還未能很積極地考慮改革,將損害本港和國際市場的較量。

有專家指出,太陽早出的市場比較有利,早開市先拔頭籌可飲「頭啖湯」,支持這個觀點的例子是紐約同芝加哥,前者早一小時日出,市場發展優於後者。事實上,早開市的先機,對於投資來說,是對環球資訊早作反應,的確存在有利之處。且看香港,在亞太主要市場而言,開市時間可謂包尾,不及澳洲、東京、南韓及內地。以往喜歡強調香港的區位優勢,意指成為紐約、倫敦的銜接交易市場,事實是香港失去交易先機。

隨着上海啟動國金中心戰略,未來最有希望佔據區位優勢的,非上海莫屬,香港面對上海的競爭,無論怎麼說,都是不能與之拚爭的了。開市時間追上上海,某種意義上是分享區位優勢的戰略動作,香港在上海興起的進程中要做大生意額,交易時間長比短好,早比遲好,已是不爭的現實。如再墨守成規地維持原本的交易時間,將是存亡關頭的棄權,當局和業界都須認清這一現實。

一直以來,香港證券市場都是最不「勤力」的一個。環球證券市場之中,撇開德國交易長達十一小時如此「另類」不說,倫敦八個半小時,紐約、新加坡六個半小時,韓國、澳洲六小時,台灣都有四個半小時,港、滬、深僅四小時。當然,交易時間延長須考慮兩大因素:一是是否有生意做,二是生意額同成本的比較。對於香港來說,考慮的焦點更應當是着眼未來的轉型。

香港股市早已不再局限於服務本地投資者。今後服務的對象和視野,更大比重可能是內地投資者和國際投資者。近年港交所已推動招攬外國企業上市,即使收效較微,另一可能的預期,就是在上海國際板催谷起來以後,港股可能成為國際板的影子市場,另外又需要考慮債市發育成熟以後的能量,交易時間較長,可以滿足國際投資的更大空間。業界有所抗拒的要害在於,是生意來了再延時,易計成本數;還是延時招生意,捨小本賺做大生意額?對此中利弊,業界不難作出權衡。

香港作為成熟市場,同上海最合理的整合,就是香港可側重發展衍生產品市場,就此目標而言,較長的交易時間有利於拓展多樣化的期貨產品,所以無論從不同的需要,還是拓展市場空間,調整交易時間都已是港交所實施國際戰略,以及整合內地股市不可迴避的課題。不走這一步,在可見的將來,本港將會在國際競爭中逐漸墮於下風。況且金融海嘯成為全球重整金融版圖的良機,國家在積極布局,推動上海建國金中心就是最佳證明,香港也有必要調整戰略,調整交易時間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