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長遠目標不足道 香港迷失十餘年

滙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指出,本港太多爭吵,以致發展停滯,而上海比香港有較多長遠目標。說話的潛台詞是香港的前景堪憂,話中道出了回歸十二年的香港,一事無成、前途灰暗的困境。可以相信的是,現實比這句說話嚴峻得多,撇開政治內耗、管治危機不說,從經濟範疇而論,缺乏增長動力,優勢加速下滑,社會貧富懸殊,百業萎靡不振,民生日趨困頓,已敗象紛呈。更嚴峻的是,面臨這樣的困境,香港沒有走出困境的長遠目標,未來迷失在國家崛起的進程中,並非是沒可能的事。

香港有過創造奇迹的傳奇,根基紮實、家底豐厚,在金融海嘯殺到之後,港人猛然覺得香港竟是如此的不堪:香港失去了十二年的光陰,現在過着吃老本的日子。近年不過靠着中央挺港的措施苦捱了過來,但隨着國家發展、兩岸三通,香港邊緣化的危機日益深重,顯現着沉淪的態勢。由此暴露了香港無法確立長遠發展目標,而中央不促成香港找到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位置,再多挺港措施也是徒然,無從將香港帶出困境。

香港的經濟困境,說到底就是中央和特區政府施政失敗的範例。僅就發展目標而言,至少有兩大缺失值得究責:一是定位浮誇,二是乏執行力。先說定位浮誇,表現為冒進及無能兩走極端。特區政府九八年制訂了多個發展目標,包括,電子商業和軟件發展攀上領導地位;世界一流的設計和時裝中心;亞洲多媒體資訊及娛樂中心;國際中藥中心;全球高增值產品和零件供應中心;亞洲的專業與科技人才及服務中心。這是傳統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目標以外的創新目標,至今無一兌現,只餘笑柄。之後港府淪落到誇稱靠金融業足以養活七百萬人,一時冒進、一時無能,經濟在徘徊中虛耗了十二年光陰。

再說乏執行力,轉型高新科技濫開目標,卻又吝嗇財力,終至一事無成。科技創新離不開花錢研發,港府一大堆目標,妄想平均每年花十億元少得可憐的資金去打造,結果可想而知。香港雖有金融業,卻未能為創投提供資金後援,政府又反而訂出苛刻的條件,限制了產業的機遇。缺乏執行力,即使有目標又何用?因此中央挺港措施,在港既不能成為產業催化劑,也不能發揮乘數效應,離開持續的政策支撐,香港自生的活力又在哪裏?

第一波轉型失敗,第二波發展目標龜縮到單一的金融業,把經濟帶入發展的窄胡同。香港不但流失了光陰,也流失了活力和進取精神,卻未減利益的紛爭,所謂太多利益爭吵及人為摩擦,終致成為經濟的絆腳石。香港在迷失,上海卻在奮進。早在上世紀後期,上海就銳意壯大金融業,重振其世紀初的輝煌。近期北京確立上海「雙中心」的策略,並將時間定在二○二○年。事實上,不可忘記的是,上海為此準備了超過二十年,目前與香港的差距縮到只餘有限的層面,雙城競爭已是勝券在握。

現在談論香港要有長遠目標,說的已不是保住壓倒上海的優勢,說的是自身救亡,免於沉淪的策略選擇了。上海今天已不齒於與香港攀比,比較的目標瞄定了紐約、倫敦,香港要同上海比,在於需要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找到自身的定位。香港曾自詡人才優勢,鄭海泉一句「上海比香港有較多長遠目標」,是一種具代表性的結論,香港許許多多的人才,一旦認同這一點,意味着認為香港的前景很有疑問,香港的管治很不爭氣,人才的選擇不言而喻。香港已失去了寶貴的十二年光陰,還有本錢在漫無長遠目標的掙扎中蹉跎下去嗎?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