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全球恐步日後塵 經濟長陷低迷

全球經濟慘遭金融海嘯蹂躪後,目前仍處於劫後救危階段,可說大病未愈,但個別國家如英、美等的政府領袖為了盡快向外顯示其救市成績,即使經濟尚未顯露復甦苗頭,已急不及待發表樂觀論調,認為當地經濟即將見底,快者可在第三季末復甦,慢者亦可在年底重見增長動力,與英美政府唱雙簧的專家學者亦大不乏人。

弔詭的是,國際機構對全球經濟的看法呈現分歧,例如世界銀行早前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調低,由原來估計下跌百分之一點七五調低至倒退百分之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取態則較樂觀,甚至有意將明年的增長預測,由原來估計百分之一點九調升至百分之二點四。這些機構和專家究竟哪些具先見之明,哪些是瞎猜亂估,要由日後的事實印證。

從數據表現看,歐美經濟飽受對上兩季的急速下滑後,近期的跌勢確實開始放緩,不過距離止跌回升的日子,相信仍有一段時間。令普羅市民對前景逐漸重拾信心的重要因素,其實離不開股市和商品價格急漲,以美股較具代表性的標普五百指數為例,由今年三月份的低位六六六點起計,至今已反彈逾四成一,幾乎收復今年全部失地;油價過去四個月上升一倍,升至每桶七十二美元,似乎預示經濟回春的佳兆。

股市表現向來被視為經濟盛衰的領先指標,可是面對世紀一遇的金融和經濟特大災難,再加上歐美各國為求盡快挽救經濟,不惜採用非常手段,例如向金融市場大量注資、將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轉入公帑戶口、向陷入財困的企業提供天文數字的貸款,令市場的流動資金異常寬鬆,在資金催谷資產價格膨脹的形勢下,股市對經濟表現向來發揮的預示作用會否失效?

要更準確判斷股市與經濟的互動關係,大家不妨參考財經雜誌《巴隆氏》半年一次的投資圓桌會議討論,與會投資專家認為美股過去數月升得太急,調整勢所難免,有專家甚至擔心未來要為救市付出沉重代價,可能出現惡性通脹或美元暴瀉。從實體經濟低迷以及股市升勢瘋狂的兩極化現象看,這些言論顯然並非危言聳聽。最近股市、商品及其他高風險資產價格急升,明顯是由資金推動。令人深以為憂的是,資金熱烈追捧股市和商品市場,是因為看好經濟前景偷步行動,抑或由於實體經濟投資無門,資金在走投無路下,只能拚命鑽進股市及商品市場。

此外,近期轉軚看好美國經濟今年復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的分析,亦值得留意。他擔心全球經濟在資產泡沫爆破後,由於高負債、高槓桿和需求不足等因素拖累,會步日本後塵,步入漫長的「迷失十年」。日本「迷失十年」的特徵是經濟長期處於低增長、貨幣政策寬鬆、利率似有若無、失業率高於平均水平。

克魯格曼指出,日本由於欠缺減息空間,加上人口老化,導致內需不足,故要依靠出口帶動經濟復甦;至於印尼和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鑑於政府和企業均過度負債,幾乎每隔十年就爆發一次地區金融危機。這些因素,除卻人口老化不適用之外,幾乎全都在歐美發達國家出現。換言之,當全球經濟危機平息過後,除非有新措施解決上述種種問題,否則經濟前景難逃「日本化」的宿命。

正如我們一再指出,目前歐美經濟頂多只是跌勢喘穩,喘穩之後能否出現反彈是另一回事,反彈力度如何,亦無法掌握。各國政府、分析員及傳媒爭相唱好經濟前景,不外是當前痛苦太深,人心思變而已,但經濟的發展速度和可持續性,並非取決於人心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