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商品圈三:復甦幼苗難敵商品價飆

筆者近日的心情非常矛盾,欣喜的是,股市上升令手持的股票及基金水漲船高,虧損大幅收窄,部分更回到家鄉,但同時又擔心商品及債息近日不斷攀升,會令剛剛萌芽的復甦幼苗承受更大挑戰,拖累這些投資被打回原形。

無可否認,全球經濟似乎有所改善,但商品價格及國債孳息率飆升,勢必拖慢復甦步伐,令「早着先鞭」的股市價值顯得偏高,在復甦幼苗真正茁壯成長前出現重大回吐,並拖累周期性商品價格下挫。

通脹憂慮引發加息

美國聯儲局以及各地中央銀行減息的主要目的,便是將融資成本降低,一方面鼓勵商業銀行進行放款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減低企業的利息支出,有助維持及開展業務計劃,從而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當然,在信貸危機爆發之時,金融機構的借貸活動完全停頓,政府動用大量資源推動經濟可能是唯一辦法,但以財政政策發展大量基建項目的最大害處,便是導致政府的債台高築,嚴重影響政府的財政狀況,令投資者質疑政府的還款能力,導致債券孳息率上升,削弱減息成效。

聯儲局也明白,債券孳息率上升對經濟所帶來的害處,因此便透過開動印鈔機,購入債券務求令孳息率回落。

可惜的是,這方法引來通脹憂慮,商品價格因而極速飆升,進一步加重企業的營運成本,也會對消費者開支構成影響。通脹憂慮也引發投資者對息率有可能上調的預期,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今年年底已存在加息可能,也抵銷了購買國債所發揮的作用。

上星期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曾高見4厘,是雷曼兄弟出事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他年期的孳息率也不斷上揚。聯儲局抑壓息率的努力,似乎正被市場力量衝擊。

正所謂「針無兩頭利」,所以無論中央銀行或政府採取甚麼措施刺激經濟,也可能伴隨着一些反效果,但現時的商品及股票市場,似乎並沒有將這些潛在的負面因素計算在內。

即使經濟狀況正在回復穩定,但債息及商品價格大幅攀升,可能令經濟遲遲未能復甦,周期性商品面臨的回吐壓力也愈來愈大。

宜減持周期性商品

從國際能源資訊處的數據顯示,非油組產油國的產量被調高,而油組的減產承諾實現率也由76%減至74%,似乎周期性商品的供應,也隨着價格回升而正在增加,應留意即月期油於74美元附近的250日平均線阻力。

由於調整風險可能較上升空間更大,投資者應減持周期性商品,並考慮防守性較高的農產品,當中十二月玉米價格若能突破475美仙,應可挑戰500美仙大關。

亞達盟環球期貨副總裁 潘志偉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