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國際專家示警 過度放貸埋風險

內地截至五月底M2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五點七四,雖較四月略微回落,但仍然是九九年公布數據以來的次高水平。五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小幅反彈至六千六百四十五億元,首五個月新增貸款已超過五點八萬億元。人行沒有使用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等放寬銀根的傳統工具,但開大了信貸水喉。自去年十二月中央確定「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首次提出適度寬鬆以來,信貸超常增長未停止過,以致專家都質疑不是「適度」而是「過度」了。

出現這種反傳統情況是政策引導的結果,主要因為經濟面臨需求不足及產能過剩的風險,防止通縮成為政策的首要取向。金融海嘯後,經濟風險成各地政府的頭等大事,沒人會責怪政策的偏激,但政府是不能完全不顧政策後果的。信貸過度的副作用不容忽視,中銀監國際諮詢委員會對此提出警告,表示擔憂。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認為,只要是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信貸,如果信貸沒有分配好,總是有風險的,想控制好這個潛在風險是很難做到的。

內地經濟的潛在風險漸漸生成,已是顯而易見的了。急速增長的信貸的確是沒有分配好,首先大部分資金源源進入政府基建項目,對銀行來說這些項目有政府擔保,即使不是明確的擔保,也是隱性的擔保,縱然項目出事有損失,也怪不到銀行頭上。其次,資質優良的大企業較易得到貸款,而這些企業找不到可投資的項目,致使部分資金流向股市、樓市,炒高了資產價格。與此同時,缺水待救的企業未必能得到信貸,同「調結構」的政策目標並不配合,亦無從達到創造就業的目的。

照目前情況看,只要看不到通脹消失,人行是不會擰細水龍頭的。就算執行上有所微調,相比歷史相同時期都是驚人的數目,結果只會是增長迅猛,收效甚微,風險頗大。內地金融資產比歐美優勝,是沒有浸潤「有毒資產」,但在催谷信貸下,難免埋下「有毒資產」的禍根。此外,在持續的泵水效應下,即使紓緩了去庫存化的難題,也極可能谷起去槓桿化的需要。中銀監主席劉明康不明白為何股市反彈得這麼快,足以顯示泡沫雖然被作為對抗通縮的政策之選,但風險生成亦是監管者無能為力的。因此劉明康雖說要同有毒信貸腐蝕的趨勢賽跑,卻可能是當局說說不做的居多。

信貸快速上去了,實體經濟仍然滑下去,是內地經濟的現實寫照。一九九九年內地股市大漲,被稱為「五一九」行情,這輪有形之手推動的政策牛市,導致○一年以後四年的漫長調整。○五到○七年資產泡沫也膨脹迅速,並在○八年破滅,這次未致重大衝擊,是因為信貸資金沒有大規模進入股市,銀行體系雖存在流動性過剩,但人行以宏調主導,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凍結了大量資金。從股市以往漲跌,人們得到的經驗是,資產泡沫愈大,破滅後損失也大,恢復需時更長。當進入股市的不過是私人存款時,爆泡後是入市炒家損手,而入市資金大量是信貸資金的話,可能就釀成一場拖銀行下水的危機。

信貸急增背離了適度寬鬆的「適度」原則,而且效果不佳,風險形成。從經濟尚未脫險看,仍有向實體經濟「注水」的需要,繼續注水就成了雙刃劍:做得好有助實體經濟增長,做得差則向泡沫再邁進一步,以近期的表現看內地政策的執行無疑教人捏汗。如中銀監國際諮詢委員會警告的,基建投資過熱、地方政府利用救市大興土木,偏偏正是當前主要做法,未有迹象顯示這做法將調校到可持續的循環,又怎能不惹風險隨後湧至的憂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