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拓官債胸無成算 港恐坐失良機

港府有關發債的計劃,還在立法議會之內「傳球」,政府對實際息率心無定算。既有意以定息債券為發債主流,息率又定不下來,更不用說回應市場要求,增發浮息債券了。球傳來傳去,最終或可能趕不及在立法會七月休會前通過發債計劃,令事件往後拖延。政府今次決意有別於以往一次過的發債,進入定期及可持續性的安排,宣稱藉以搞活債市,但初步交出的功課卻是準備不足,令人質疑其決心和準備。

債市發展不起來,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最大的殘缺。政府由七十年代中發債起,算起來有三十多年的累積,一直未把債市提上日程、認真看待,在管治上不改輕視的傳統。以往每逢到股市積弱不振,凸顯債市優越時,要搞債市也時機不予,成為望梅止渴的空想,然而到股市健旺時,又把發展債市的意念,拋到九霄雲外,香港就在這樣的蹉跎中,荒廢了債市的機遇。

今次發債計劃,不是政府痛下決心的行動,而是市場推動的因應。據知,年初不斷有海外機構投資者查詢港元債券發展情況,本港基金業界及銀行公會,都敦促政府順應市場需求加快推動。及至近期銀行存款近乎零息,令市民對相對穩定回報投資工具有迫切渴求。政府在民意商情「逼宮」之下,首定發債百億的計劃,不過是應酬的舉措,加上諸多細節欠奉,顯見未認真對待。

事實上,有多種市場力量推動,加上利率偏低,拓展債市可謂適逢良機。政府應酬性的舉措,無疑等同枉費大好良機,多家銀行已表達意見,批評發債額太小。百億元相對本港資本市場,確是可笑的規模,以這樣的規模、這樣的決策魄力,談甚麼搞活債市,簡直幼稚。此外,就是債券單一的十年期,並不足以形成完整的孳息曲線,無從建立利率參考基準,無論如何不能說是作長期發展的部署。實際進展不能不令人擔心,發債計劃好事多磨,磨來磨去終致錯過大好良機。

港府綢繆債市起步被動,相信事出有因。在當前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政府沒有制訂有力度的基建計劃,沒有龐大的項目去吸收融資,使政府發債淪為十足的門面工夫。如果試圖倣效國際上主權財富基金的模式,靠投資運作賺取回報,雖並非全無可能,但也須預計到頗具風險。一旦求回報不成,賠錢累及公帑埋單,引爆社會壓力,政府的搞活債市計劃,就只能壽終正寢,談不上甚麼長期性了。政府對籌集資金的用途,未有可行的安排,其實與其對推動本港實體經濟不力無疑息息相關。

最具諷刺的是,政府開列發債成功的要點,就發債訂立納入環球政府債券指數的目標,以及具備甚麼條件,才能方便機構投資者作資產配置相當明確,但推出的計劃構思卻達不到成功的要點,難免令人懷疑,官僚政府講一套做一套的舊病再度發作。因為雄心勃勃要發展債市,以前曾有過類似的提法和目標,但結果無疾而終,今次雖提出持續發展的願景,但從啟動來看,完全是走樣的。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對於香港來說,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具加速發展的迫切性。上海啟動其「兩個中心」的發展戰略後,滬港間龜兔賽跑的形勢無形逆轉,如果以前上海是努力爬行的烏龜,變成敏捷的跑兔,香港若由懶散的白兔變成爬行的烏龜的話,金融中心競爭勝負可見。發展債市對於香港,具有壯大實力的意義。政府胸無成算,發債用途漫無目的,草率上陣亂打亂撞,辦大事有如兒戲,難免把好事搞糟,坐失良機。

投資要精明 助你成為投資達人
詳情瀏覽on.cc《精明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