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滙豐銀行是次減低儲蓄存款利率至0.001%,是○四年一月的故技重施。當年極低的存款利率,誘使投資者紛紛撲向其他回報稍微高一點的銀行產品,諸如雷曼迷你債券等結構性產品有如雨後春筍,惟於迷債風波未了的今天,銀行難再趁機靠創新產品發財。
迷債後遺 限制「創新」
觀乎○四年的經濟環境,雖然二至四月的7.1%失業率較現在同比的5.3%為高,但當年經濟環境處於復甦期,有別於今時今日才剛轉差的環境,當年經濟增長高近7%,即使滙豐帶頭減低存款息,令其他銀行相繼倣效,存戶亦能於看來生機處處的宏觀環境下尋覓資金出路。
存款息率重返以往的最低水平,上海商業銀行副總經理陳鳳翔指,數年前利息處於極低水平,催生了一系列結構性產品,提供較高回報,然而現時的情況已截然不同,在產品供應上相信銀行未必能夠照顧到小額投資者。
市場人士坦言,受到雷曼迷債風波影響,銀行即使推出創新產品,客戶亦未必輕易接受,故銀行傾向多推一些例如匯率掛鈎等較簡單的存款產品。
熱錢推低拆息
資金持續湧入,金管局頻頻注資下,銀行體系結餘攀至二千多億元新高,「浸」軟本港銀行同業拆息,銀行亦趁此伺機向小存戶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