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銀行資產評估尚待理據,揣測傳聞不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股市已先行炒高了。美股回暖的反彈行情,並不見得是對銀行資產釋除疑問的反應,相反眾所周知,就壓力測試的真確、嚴謹程度,三大疑團未消:一是政府注資對銀行資產的支撐程度;二是放寬市價入帳對銀行財政的粉飾作用;三是壓力測試的標準高低能否反映所存在的市場風險。因此,對壓力測試毀譽爭議不息,其準則也留下「拗數」的空間。
不管壓力測試結果公布是喜或憂,都只是一定標準下的階段性評估,不表示美國銀行業的問題見底了。金融海嘯殺到時,美國銀行不是被認為較健全,還由政府安排其收購美林,現時傳出壓力測試「壓」出愈來愈大的資金黑洞,近期市傳美銀急於沽建行持股套現,似乎也印證美銀財政壓力很大;花旗雖然口口聲聲要向政府贖身,但能否籌足銀両尚有疑問;另一家股神力撐的富國銀行,也似乎「富」得並未達標。實際上,負資產、壞帳一日未見底,銀行財政壓力就無可能解決,監管機構預計,壓力測試揭示未來兩年商業地產貸款虧損將達百分之十二。股市炒銀行好轉,顯然炒過頭。
壓力測試帶出的訊息,已超出數據的財政意義。且看銀行對財務數據在意,是力圖降低政府注資的機會;再看政府力主將優先股轉普通股,是意圖有力控制或影響銀行。壓力測試已是銀行同政府,就國有化角力的媒介。銀行想擺脫政府的諸多規限,政府則是箝制銀行,為的是短中期保障能引入私人資本,解決剝離毒資產的難題,長期是降低金融禍亂經濟的風險。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公開表示,要重塑華爾街,降低其呼風喚雨的地位。奧巴馬競選時以「轉變」為口號,對華爾街來說,「轉變」觸及到其既得利益不可接受。對於奧巴馬也不容低估,看對汽車企業不肯妥協的態度,直至逼佳士拿申請破產保護、納入重組,顯示華府的強硬一面。可以推測,奧巴馬要「動」華爾街地位,態度也會相當堅定,壓力測試就是華府手上的籌碼。
市場注意到,傳聞壓力測試要補充資本金的銀行,最終可能由五、六家大幅增至十家,原因是臨時抬高了銀行資本金達標的門檻。同時,將壓力測試擴展到去年底資產逾千億美元的銀行,該些銀行佔美國銀行業三分之二的資產,以及過半貸款。這些摸清家底的大動作,無疑同華府推行大規模深入的改革攸關。值得憂慮的是,華爾街是否就範,跟上華府的改革步調?壓力測試結果難以如期公布,或多或少表明了銀行的不服抗辯,壓力測試最終可能測試華府改革的興廢。
在這個關鍵時刻,評級機構又冒頭。標普宣布基於其壓力測試,可能將調降二十三家美國金融機構交易對手評級,其中包括美銀、富銀、花旗。這是火上添油,但也說明,美國的銀行可挑的問題多多,華府的壓力測試未足窺清底細。如果這不過是「國有」的前奏,壓力測試公布結果時,非但情勢未必明朗,反而可因暴露官商背後角力,掀起股市風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