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抗疫只為保增長 決策難免走偏鋒

中國社科院專家警告,隨着豬流感蔓延全球,中國經濟前景面臨極大不確定性,認為若在境內爆發豬流感,將使保增長的任務更嚴峻。這個警告有兩大視角值得探究,也涉及中國經濟面的基本決策取向:一是豬流感不蔓延境內,就不會引起不確定?二是保增長嚴峻與否關乎豬流感疫情變化?

豬流感傳入境內,自然對經濟活動及人心造成重大衝擊,但即使未傳入境內,只要全球爆發程度嚴重,也會衝擊內地經濟。因為海外豬流感爆發引起的消費、社交活動停滯,可以造成內地外需進一步萎縮,令中國出口雪上加霜。尤其美國是墨西哥以外的最嚴峻疫區,又是中國重要出口市場,美國消費緊縮對中國的影響較大。此外,還要看歐洲的疫情會否惡化,歐洲是中國又一重要市場。

中國經濟目前同出口關連度,遠比內需的影響大,所以即使豬流感未傳入境內,不確定性也因境外惡化程度而變。對經濟來說,境外大件事慘過境內大件事。金融海嘯歷時超過半年,次按危機更逾年,中國雖是意識了偏重外需的缺陷,但轉型倚重內需仍然困難重重,未見起色。這是因為推動內需相關的財政手段不多,大拋四萬億轟轟烈烈,狂谷信貸也有聲有色,但這些要麼遠水近火,投資項目慢熱,短期效用不彰;要麼是誤中副車,因為信貸未谷起消費,倒是催谷了股、樓兩市的漲勢。

面對如此局面,豬流感可說是中國經濟屋漏兼逢夜雨,不管有沒有蔓延境內,都會製造極大的不確定性,簡直防無可防。因而中國抗疫建基於力保公眾健康之餘,也不應因為抗疫而干擾計劃中有關產業結構部署的推進。倒是疫情「壞事可變好事」,其中的關鍵,是藉疫情暴露的醫療衞生、環保的缺失,推動相關投資,以便成為引發內需性投資的誘餌。

以目前中國保增長的努力看,實行的是銀彈政策,顯示強烈的粉飾意向。既然是在銀彈狂轟濫炸下,可以推動股、樓漲潮,進一步的增長也靠銀彈催谷起鐵路、公路等基建項目,既然保增長建基於拋銀彈,疫情影響就未必具決定作用。

值得研究的是,保增長作為經濟的基本目標,是否符合當前中國的需要?中國在「保增長」這條岔路,走了許多年,贏得許多掌聲,但一場金融海嘯,促成了對保增長的嚴肅反思。通用汽車一位掌門人曾說過,我們與中國企業(合營)各取所需,中國人得到了GDP,我們得了利潤。這是對中國輕實利、好大喜功的諷刺,然而中國至今未走出這個迷思。

當前,要GDP還是要利潤,可以代入是關乎要保增長還是保就業的權衡。保增長是門面的功利,保就業是實利,「保八」不過臉面添光,保就業是民眾得福祉,孰輕孰重不量自知,然而為甚麼從決策角度就那麼追逐保增長呢?龐大的資金救市計劃,得益的是大項目、大企業,而容納最多就業人口的是中小企業,但政策用力用不到實處,始終在保增長中兜圈。

股、樓被谷起後,其不確定性對經濟的後續影響,肯定比豬流感的變數來得更大。談起不確定性,豬流感可能像沙士,是短期的影響,但就業問題是經濟轉型的一個核心,一是保就業如保收入,才可振內需,二是保就業將力度加在第三產業上,長遠有助擺脫對出口依賴。可見對疫情做預案,涉及影響經濟的決策,要同經濟持續發展的大原則相聯繫,是重要的決策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