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危機演進,美國發展到採用量化寬鬆政策時,中國作為美國最大債主,處境進退兩難。因為印鈔效應帶來美元貶值,通脹升溫,成為令人不安的預測,若中國減持則加速貶值、造成虧損;如繼續增持也同樣難免因貶值及通脹招損。在目前情況下,中國也惟有繼續買美國國債,二月份增持四十六億美元,雖放緩但仍增持。不過減緩買長債,增加買短債,略增了流動的靈活性,但並未走出困局。
基於外儲陷困的不安,總理溫家寶公開表達過「擔心」,而人行行長周小川提出「超主權儲備貨幣」概念,算是施加輿論壓力。即使純粹放話,沒有實質招數使出,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快速回應,有口頭的保障安撫,也有回報不施壓匯率的善意。新近的表示是由聯儲成員表明「美國是負責任的國家」,強調美國國債安全可信賴,美元不存在大幅貶值可能性。
然而,這些畢竟全是口頭信諾,面對美國專橫、複雜的政治現實總會存在變數。即使美國總統也不免受制於國會,因此中國不能將對資產安全寄予官員間的口頭信諾。但美國的表態至少印證,一方面華府長期有賴獲得融資支撐,需要債主繼續慷慨解囊,美國既有所求,就須提供保證;另一方面回應儲備貨幣挑戰,必會力保美元地位,使國債具有穩定的信用。
美國這個態度,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債權國,可以借助的有利條件。當前應當促成美國政府確定,這種態度不只是口頭保證,而是有政治機制或行政指令保障的,在任何條件之下,尤其是推行量化寬鬆政策之際,不以濫加印鈔及向外轉嫁作為主動的政策選擇。中國應當透過戰略對話機制,去施加壓力作出爭取,因為中國握有大債主籌碼,有談判實力去謀求資產安全的政治保障。
資產安全作為談判目標,還不是真正得到保障,因為對「安全」概念,可以解釋為承認債權、不會賴帳,但你的資產盈虧不在保障範圍。對於中國來說,這恰恰是十分現實的問題,其確立「安全、流動、保值」三大原則,應當由始至終是相輔相成的。債權價值若大幅虧損,所謂安全性就是不完整的,中國不是富裕國,人均外儲仍然偏低,「保值」很重要,兌現三大原則是中國政府對國民血汗錢的政治態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實現保值的兩大隱憂,一是絕對價值虧損,二是嚴重通脹侵蝕,恰恰正是中國外儲所持美債的隱憂。中國可以承諾買入美債,但應當謀求美國政府,或者以資源(例如黃金儲備、戰略油儲)作為抵押,或者如前副總理曾培炎所提議的,以與通脹掛鈎的國債交易來達到保值要求。
有這層壓力,無形也促使美國政府顧及損失,不致於把濫印鈔票作為優先政策選擇。中國以往未有積極循此角度作出努力,是明顯的低估風險、忽視責任。美國財長對有關課題曾表示,願意以開放的姿態和中國一起討論。現時是中國行動的時候了,外儲今天的險境,與當局長期忽略風險,對利益不顧不爭不無關係,至今困局既成,到改弦易轍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