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名家講場: 補貼社會企業不利私企

特區政府撥款1.4億元推行「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和過往為副學位或以下學歷人士提供的「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相似,本意是為年輕人提供實習的機會,以便在市道好轉時可以較強的能力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但是筆者擔心僱主為響應政府的呼籲開設低增值的虛位,以致學員在「實習」過程中無所事事、或是被要求做一些機械性的工作,讓他們更為失去動力和鬥志。4,000元的酬勞,象徵着低價值的工作,甚至迹近「安置」年輕人的施捨。

宜對志願機構增撥款

有鑑於目前市道低迷,商業機構紛紛裁員自保,新增職位大幅減少的情況下,指望商業機構提供大量有意義的實習機會並不實際。相反,很多志願機構面對需求大幅增加,卻因資源短絀被迫削減人手。是以筆者建議政府增加對此等志願機構的撥款。此等機構本來很大程度上依賴捐款。

隨着市民資產價格大幅下調和商業景氣低迷,不少捐助者已無餘力再捐錢。因此,為着香港市民的福祉,對有良好往績的志願機構增加撥款,實在十分合理。志願機構取得撥款便可聘用更多年輕人為市民服務,而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真正服務市民的工作,可以為年輕人帶來滿足感和自信,並有助於他們建立服務精神和溝通能力。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筆者相信社會企業在香港的確有它應扮演的角色。筆者就十分欣賞由弱能人士擔大旗的食店和賣手藝的商店。

實習名額不切實際

然而筆者對其他社會企業卻有保留。特別是:現時市道低迷,很多小企業營業額不足,如果政府資助正常人士開展社會企業,可能會對私營企業造成不公平的競爭。

與其補貼社會企業因而構成對私營企業造成不公平的競爭,或以「實習」之名開設見習名額,筆者認為倒不如索性為年輕人提供為期兩年的「新入職工資補貼」。

每位年輕人的第一份全職工作均獲相同金額的補貼。僱主付多少是他自己決定(當然免不了要考慮市場因素),是短期的或長期的工作也不必有任何規定,反正當事人一生中只有兩年「新入全職就業工資補貼」。此補貼當然應視作為收入並須按規定評稅。

一視同仁免標籤效應

這樣的工資補貼好像有一個缺點,就是能力高,薪金高的首次入職青年同樣可享受補貼,但這其實是一個優點,第一,一視同仁的工資補貼可避免對就業市場帶來扭曲作用。第二,一視同仁的工資補貼也可避免產生針對競爭力弱的年輕人提供補貼所帶來的標籤效應。

然而,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如果年輕人要先登記,而補貼在登記後兩年內都生效,逾期則無效,那麼年輕人會更可能在同一份工作做長一點。由於不少僱主對年輕人往往做不長都頗有微言,「新入職工資補貼」相信有助於他們僱用年輕人。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你認為港股已踏入牛市嗎?
詳情瀏覽on.cc《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