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G20雖有成果 執行落實才見真章

二十國金融峰會(G20)落幕,這個事前被視為「元首政治騷」的峰會,出人意表的達成多項成果,包括:注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避稅天堂實施制裁、推動貿易融資及世貿多哈回合、以點名譴責力抗保護主義、限制銀行高薪及高風險投機、設立機構推進金融改革等,當然還包括龐大的注資刺激經濟。與成果相伴的是,領袖們作出多項共同承諾。

如果與華盛頓首輪峰會比較,今次跳出了競相注資挽救金融的單一努力,成果多得來又「面面俱到」,充分體現先經濟後金融、由宏觀到微觀的取向。看這種成果可知,峰會開前雖然不同陣營劍拔弩張,但到頭來回到現實,彼此都以妥協換共識,在短促的會期取得一致,不無以大局為重的考慮。這種為求大團圓結局,消弭分歧的快速,雖然頗有效率,但也不無隱憂。

華盛頓峰會曾作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但就在峰會後不久,美國就冒出所謂「買美國貨」條款,撩起保護主義的爭拗。這很容易令人懷疑,領袖們「拍膊頭」的妥協同承諾,在盛會過後四散時,會否出人意表地不認數呢?「面面俱到」的成果,如果不過是紙面或口頭的,對全球經濟不但無幫助,反而有損害,所以能否付諸行動才是真正考驗。

執行承諾成為重大考驗,因為像「買美國貨」條款這樣的不守諾並非是個別的。世界銀行報告披露,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二月,二十國集團中已有十七國家,採取了限制他國貿易流動的政策手段,可見問題嚴重。今次在華盛頓峰會基礎上,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恐怕仍不能杜絕刻意曲解共識,游走於灰色地帶的陽奉陰違風氣。

更難的是,國際上對貿易保護主義,缺乏有約束力的權威裁決機構,世貿組織或世界銀行作用有限,以致就保護主義行為「公說公理、婆說婆理」,得不到裁奪。於是一邊高喊反對保護主義,一邊推出保護主議措施,甚至還借救經濟之名,堂而皇之的立法推行保護主義。又如,監管對沖基金雖已列為共識,但在金融戰略的大前提下,會否最終雷聲大、雨點小,仍是未知之數。

執行力存疑,也關乎共議設立的超級監管機構——「金融委員會(FSB)」,該機構將由金融穩定論壇(FSF)脫胎而成,儘管FSB今後力圖涵蓋G20及有關國際組織,但可能仍難脫議論機構,未獲得相應的執行力。在缺乏執行力之下,金融監管改革就不易落到實處,若如此無論再多改革舉措,也難免成為空談。

G20承傳大國救市的大度,斥資額度是出人意表的。然而在大拋銀彈之餘,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財政政策都是力有不逮,在最為關鍵的振作需求上,欠缺有效的措施。以中、美為例,前者儲蓄度高,但消費難膨脹;後者因危機效應轉而提高儲蓄,消費反而不復舊觀。可見,大拋銀彈並未能代替促成實體經濟回復良性循環,振興經濟還有賴各國本土執行力有效發揮。

因為對G20成果憧憬,及市價入帳得到鬆綁,有助銀行粉飾業績,投資市場發揮了春江鴨本色。G20紙面成果雖豐,付諸行動仍受考驗,市場盲目追捧是過度樂觀。實際上,從美國的非農職位減少六十六點三萬個,失業率攀至百分之八點五,創二十五年新高可見,當地經濟轉勢仍言之尚早。市價入帳不過是給銀行一帖止痛藥,要治愈病根還要更多藥方配合。正因如此,G20今次成果有待下次會議檢驗、深化,一如倫敦成果比華盛頓進步,期望一次又一次峰會,可帶領全球經濟一步步走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