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重,民以食為天,吃、喝、玩、樂當以吃為首,能好好的慰勞五臟廟是人生大事。今天的香港人普遍柴米無憂,但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社會,莫說是鮑參翅肚,只要斬料加餸,對七小福來說,就是莫大恩賜。
七小福每天對着的是貓魚送飯,他們當然希望吃得好一些,不願吃殘羹剩飯。比較有家底的七小福,得天獨厚,經常有家人長輩給予零錢,這些較富有一族,通常會被「窮小福」奉若神明,能令自己黐得一頓好餸,「他」就一定是好朋友,為了吃得好些,竟形成了結拜風氣。
合縱連橫‧梨園結義
元彪憶述道:「我哋都會有私下結拜,但唔係因為性格相投,而係睇吓邊個有嘢食就結拜,冇嘢食就唔再結拜,好現實,例如有個師兄弟因為屋企開士多,所以佢阿媽探親佢都會攞一大袋罐頭畀佢,咁自自然然就有好多人搵佢結拜。」
元秋也很難忘這段「合縱破連橫」對抗大食王的結拜歲月,她那三毛錢叉燒結下不少緣分,疏爽豪邁抱打不平的作風,讓她在同輩中大受歡迎。
原來元彬也做過零食拆家,為師兄弟謀「福祉」,可是卻換來嚇破膽收場。他說:「我哋成日以為偷食師傅就唔知,點知佢乜都知,我記得嗰次我偷運咗兩支雪條上去,仲要分一條畀元武,點知都未食師傅就走咗上嚟,我嚇到半死,咪即刻將支雪條收入頂帽度囉,結果搞到成身都係,元武仲好笑,佢一聽到師傅嘅腳步聲,就嚇到成支雪條連棍吞落肚,真係服咗佢。」
麗池消夜‧談天說地
在學校食得偷偷摸摸,出外才可以大模廝樣吃個暢快,所以七小福每次到歌舞廳表演完後,勞動完畢,為舒一口悶氣,通常都會相約三五知己,坐在一枱吃消夜,既可祭五臟廟,又可秉燭夜談,說說是非,閒話家常。也許,這就是七小福每天的「貓頭鷹」時間。
元甫說:「食消夜好緊要,我哋會去樂宮樓、麗池食消夜,酒樓老闆對我哋好好,做完表演會請我哋飲蛋花湯、食炒麵,啲餸當然好過學校嗰啲啦!」就是簡單一碗蛋花湯,除充飢外,也增進了七小福的友誼。(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