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價先漲後減 雙11陷阱氾濫

內地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購節」周日(11日)展開,「剁手族」(沉迷網購的人)大舉出動,網上成交額至當日下午已超過去年的全天成交額。節日標榜大減價,吸引大批網民搶購心頭好,但有記者實測後發現,淘寶及京東兩大電商平台中,部分貨品出現「先漲後減」的情況,在雙十一前夕漲價,再在節日正日提供折扣「扮減價」,消費者可能已落入商戶的陷阱,稍不留神更會隨時買貴。

節日凌晨甫一展開,網購平台天貓的成交額僅用了二分零五秒便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約一百一十五億港元),比去年快足足五十六秒。截至當日下午近四時,成交額已經超過一千六百八十二億元人民幣(約一千八百六十億港元),高過去年雙十一的全天成交額。而隨後交易額於晚上十時許超過二千億元人民幣(約二千二百八十六億港元)。

惟中國消費者協會去年的報告指出,雙十一的促銷商品中有八成商品於節日前夕調高價格,再於正日大大調低,令消費者有大打折扣的錯覺,其實根本沒有便宜,甚至比平時高。有律師指出,上述問題或構成欺詐行為。

沒標原價 僅提促銷

有見及此,有內地記者在今年做了個實驗,一周前在淘寶及京東分別選擇了五十件不同類別的商品加入購物車,並記低價格。至上周六(10日)雙十一前夕的晚上九時,記者翻查該批商品的價格,發現有部分漲了價。經比對,京東有十七件貨漲價,九件減價;淘寶則有十一件貨漲價,另十一件減價,漲價的貨品包括蒸烤機、電視等。

報道指,實測中發現很多商品沒有標註原價,而且各類促銷字眼層出不窮,如「預約到手價」、「滿減到手價」、「預售價」、「活動價」、「雙十一到手價」等,令人眼花繚亂。另有網民發現,有寵物用品商戶以「雙十一大放價」作招徠,惟價格比平日還要高,直斥「所謂的雙十一最低價還可信嗎?」

一眾網購平台今年為防範上述問題再現,推出價格保護機制,嚴厲處罰抬價商戶,惟相關問題仍然存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打擊虛假宣傳和價格欺詐等行為,要從電商平台治理入手,如設置價格申報、監管電子系統,將商品平時的價格錄入備案,同時對違規的商家和電商平台重金處罰。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