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訪局近日召開全國信訪督查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盯矛盾比較集中的領域和群眾反映強烈、久拖不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重點督查。但在「穩定壓倒一切」口號下,督查結果恐仍難以樂觀。
近期以來,各地訪民突然再度井噴,包括成千上萬退伍老兵為了待遇和安置問題,持續進行維權行動。另有網絡放貸爆煲,被騙得血本無歸的上百萬被稱為「金融難民」的苦主,以及一批被黑心疫苗毒害的家長,當中不少人因為進京上訪受到地方政府打壓和監控,再次暴露神州公義缺失,矛盾尖銳,民怨沸騰,危機四伏。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信訪局召開會議部署信訪督查,顯示事件已引起當局關注,希望通過督查工作化解矛盾於地方。
只不過,今次會議似乎只是國家信訪局唱獨台戲,並無中央高層、各地黨政及中央各部委的領導出席,顯示該項信訪督查工作的規模及規格,遠不如中央反腐巡視組、環保督察組以及掃黑除惡督導組,明顯沒有「尚方寶劍」,因此對地方政府而言,根本就是「隔靴搔癢」。所以有輿論擔憂,信訪督查的最終目的,或仍然是以「維穩」為主。
眾所周知,上訪是目前中國一大「特色」,也是無奈的百姓尋求解決矛盾的自救之路,但這些年卻屢屢成為矛盾本身。一些地方政府在維穩思路下,不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對上訪群眾「攔卡堵截」,甚至在攔截後非法關押,暴力毆打上訪群眾,一直飽受社會詬病。最新案例是,曾數次因徵地補償糾紛而上訪的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農民賀立順,近日在看守所羈押期間離奇死亡,上訪路上再添悲劇。
從社會治理角度而言,解決社會矛盾,理應透過司法渠道而非信訪;然而,由於內地司法腐敗嚴重,官官相護情況普遍,尋求司法解決往往此路不通,而且經常受到打擊報復,百姓有冤無處訴,只好透過上訪尋求公道。一言以蔽之,百姓不相信司法,才會到處討說法。
尤其是,長期以來,當局一方面鼓勵信訪和舉報,另一方面卻不斷維穩打壓維權訪民,結果形成維穩高於維權局面,以致愈維穩愈不穩。顯然,只要不改變維穩思維,所謂「信訪督查」頂多只是做騷而已,如果當局有意改善信訪工作,解決訪民問題,不如將高於軍費的維穩經費用於民生,或多或少也能化解一些社會矛盾。
實際上,正是地方政府胡作非為,才導致民眾普遍產生了「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觀念。但從另一方面看,上訪顯示百姓堅信神州有「青天」,亦表明百姓依然相信中央,而一個信賴中央的平民,又如何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