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但近年來內地社會世道人心不古,連婚姻這麼神聖的事情都能作為工具,為了達到目的,各地紛紛上演形形色色的假離婚鬧劇,背後折射的不僅是道德倫理潰敗,更是社會管理的缺失。
河北省石家莊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近日推出升學政策,要求父母和孩子的戶口必須在一處才能上片內學校。為了孩子能夠入讀片內名校,當地一些夫妻因其中一方戶口不在片內,只好辦離婚手續,讓小孩的戶口隨擁片內戶口的一方,入讀後再復婚。訊息經媒體披露後,假離婚問題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最諷刺的是,這些年來,石家莊曾屢次被評為「幸福城市」,很難想像一個家長為孩子升學而假離婚的城市,會有多幸福?
其實,類似石家莊以假離婚換取小孩上名校的情況,在上海、天津、山東等地都曾出現過,除了教育資源緊張的現實因素,也不排除對非本地戶籍家庭的習慣性歧視,以至對租房家庭的故意刁難等其他複雜因素。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假離婚後就能順利升學,帶來的不僅是家庭對婚姻的不敬,更是對公共資源分配不公的一種訴求表達。
事實上,除了讓子女入讀名校,「假離婚」近年來亦成為部分民眾在拆遷補償、買二套房、逃避債務等問題上獲取利益的成功捷徑,讓全國很多夫妻紛紛倣效。近期曝光一項全國離婚率的數據表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離婚率分別高達約四成八和約四成六,當中就不乏假離婚個案。
而近期假離婚的重災區,則無疑是在樓市中。在各地限購政策下,以夫妻中的一方「淨身出戶」,變身可享受最優惠購房政策的首套購房者,是不少人為了購房而想出的昏招和險招,也是不少中介常用來促成交易的「萬能」辦法。面對「辦個假離婚,相當於增加十年收入」的誘惑,包括深圳等地甚至出現為炒樓而排隊離婚的奇景。
假離婚這種行為不僅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也擾亂主流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假離婚現象也是婚姻工具化、利益化的表現,也是全社會一切向錢看風氣在婚姻裏的反映。令人擔心的是,婚姻用作牟利及規避法律,違背倫理,其中又有不少演變成假戲真做的悲劇,因假離婚引發的刑事案件、民事糾紛也隨之漸增。
顯然,幾乎每一樁假離婚背後,都對應着相應的社會治理問題,房價長期畸形、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等社會亂象,導致假離婚對策的蔓延,讓社會道德底線不斷下降,從根本上說,公共政策缺失才是根源。假離婚動搖的不僅僅是對婚姻的神聖感,還有民眾對政府公信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