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潮尾大不掉 德揆陷政治危機

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因難民問題陷入政治危機。屬於聯合政府內右翼政黨基民盟的內政部長希霍夫威脅,如默克爾拒絕大幅收緊難民政策,基民盟將採取單獨行動,甚至退出議會聯盟黨團。

今次危機的導火線之一,是早前德國黑森州城市威斯巴登,一名被拒政治庇護申請的伊拉克裔難民姦殺一名猶太裔少女,民情洶湧,特別是申請庇護被拒的難民長期滯留德國,形成治安隱患,導致人心惶惶。當地一名國會議員狠批默克爾自一五年開放德國邊境,令問題尾大不掉,怒斥默克爾是難民的總理而不是德國人的總理。

事實上,德國近年已接收過百萬中東難民,為社會以至治安構成巨大壓力,默克爾所屬政黨在對上一次大選中失利,被迫跟基民盟合組聯合政府,正是肇因於此。儘管默克爾作出讓步,同意為接收難民數量設置上限,但雙方在難民政策問題的取態差距太大。

治安隱患 財政負擔重

面對執政聯盟內部步步進逼,默克爾嘗試採取「拖字訣」,希望等到月底歐盟開會後再作決定,然而希霍夫並不買帳,甚至揚言支持德國與意大利、匈牙利組成「聯盟」,在難民問題上採取一致立場。而令問題更複雜的是,一艘由利比亞出發、載有六百多人的難民船,日前被意大利拒絕入境,一度在地中海徘徊,最後西班牙政府出面接收。為此,法國與意大利政府互相指摘,掀起一場外交風波。

如何妥善分配安置難民的重擔,早已引發歐盟內部的衝突與矛盾。現行政策是難民須在首個落腳的歐盟國家申請庇護,這讓希臘、意大利等「前線國家」苦不堪言,要搞「配額制」,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及羅馬尼亞等國堅決反對,為免被難民「攻陷」,有的國家嚴防死守,有的則悄悄「放水」將難民引向他國;如今連德國亦大呼吃不消,問題之嚴重可見一斑。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高舉博愛大旗的「難民之母」默克爾尚且不得不低頭,被假難民搞得苦不堪言的香港,為政者幾時才改弦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