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島礁突破圍堵 保海上絲路安全

美國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在越南峴港逛了一圈,很快又與日本的伊勢號準航母在南海舉行聯合演習,被指是針對中國在南海持續建造人工島礁。其實這件事完全被說反了,應該說,中國在南海建島礁恰恰是被美國逼出來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提出對中、蘇等國家實施「東方弧線」封鎖戰略,之後逐漸形成所謂的第一至第三島鏈,妄圖讓中國走不出太平洋,這一冷戰時期的產物一直影響至今。九十年代初,中國政府通過相關法例,規定外國軍艦須事先得到批准方可進入別國十二海里領海,以及不得在別國專屬經濟區進行軍演或偵察等活動。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對此不予理會,並執意堅持「自由航行」原則,以致近年美國軍艦經常駛入有爭議的中國海域,屢屢挑戰中國底線,導致兩國關係日趨緊張。

此長彼消 美國不安

眾所周知,近些年隨着中國崛起,美國在全球的統治地位備受威脅,此長彼消的形勢令美國非常不安,加速圍堵中國便成了必然選擇。從奧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戰略,到特朗普的大幅增加軍費、擴軍造艦計劃等,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而在南海建島礁則是中國衝破島鏈圍堵的手段之一,須知南海廣布大片深水海域,為潛艇進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提供了極佳掩護。事實上,近年中國的核潛艇研發技術進展神速,穿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乃至長駐印度洋已成慣例,早前馬爾代夫政局有異,據說就是中國海軍遠洋艦隊及時現身,穩定了局勢。

馬爾代夫政局緊張的背後,實則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同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之間的博弈,如何切實保障「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運作,成為擺在中國面前的現實問題。隨着「中巴經濟走廊」建成,另一條突破島鏈之路被打通,中國可以從新疆經陸路直達阿拉伯海,進而連通印度洋乃至非洲和歐洲,對於打破美國圍堵追截、縮短海上能源運輸線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路通了還需走得順暢,有消息指,中國的測繪隊近期正在巴基斯坦的瓜德爾港附近活動,預計該港或會成為繼非洲吉布提之後,中國第二個海外軍事基地,如此中國在印度洋的軍事補給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此舉為海上絲路提供了實在保障。不止如此,伊朗日前亦主動邀請中巴兩國共同開發毗連的恰赫巴哈爾港。而中國還將在馬爾代夫建造具軍事用途的海洋觀測站,會否成為中國的另一個軍事基地,值得期待。

海上貿易是中國經濟命脈,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則是關鍵通道,制海權是大國崛起的關鍵,切實保障一帶一路安全發展,才能吸引更多有志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