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有一千萬人脫貧,並加大扶貧資金投入,達一千零六十一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加二百億元。惟扶貧過程屢爆貪腐醜聞,扶貧淪為扶富、扶貪,加劇不公。
財政部披露的專項檢查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二十八個省市區共八百七十四縣去年成功追回七億三千萬元遭人虛報冒領和擠佔挪用的扶貧資金,四百五十人因而被問責;當局坦認隨着扶貧資金規模愈來愈大,亦帶來很大的監管壓力。事實上,財政部數據只是內地扶貧領域腐敗冰山一角,國家審計署今年初曾指,抽查扶貧資金七百三十七億元,發現問題資金達七十多億元。
內地改革開放四十年,扶貧政策也推行了四十年,國家投入的扶貧資金應不下萬億元,但由於各地普遍造假,結果導致有些地方愈扶愈貧,大量扶貧資金被並不貧困的人鵲巢鳩佔,真正貧困的人口得不到應有救助。原本是一項惠民生的德政,卻被各級貪官搞成失民心的敗政。
內地扶貧變成扶貪,主要原因仍是地方政府和基層官員「蒼蠅級」腐敗,包括官員利用職權、吃拿卡要、虛列項目等方式來套取扶貧款,例如湖南某鎮財政所副所長冒領二萬餘戶農戶補貼金,最小的一筆竟為一元四角五分,令人震驚。而一些鄉鎮和村官不僅揮霍扶貧資金,還串通作假、虛報冒領、剋扣私分,例如山東有村民收到千元扶貧款,當上級官員走後卻被村官收回八百元。
很明顯,只要仍是由政府官員集中分配扶貧資源,在當下內地權力沒有很好監督的情況下,扶貧很難做到精準,還會製造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進而製造更多社會矛盾。十九大提出的二○二○年消滅貧困人口的目標,也很難保證順利實現。
扶貧領域造假氾濫成災,亦與社會潰敗有關,一些民眾將扶貧資金看成意外之財,老祖宗留下的美德早已蕩然無存。國家審計署早前公布,去年全國有十萬一千八百人因造假而被扶貧救助,廣西馬山縣曾被查出該縣三千多名扶貧對象,竟有九成八是假貧困,其中二千四百五十多人擁有二千六百多輛私家車,另有四百三十多人開店開公司,真正符合貧困標準的僅六十一人。
十萬富起來的人詐窮,等於奪去十萬貧困人口的救命錢,令人不寒而慄,反映出國民素質與大國崛起地位毫不相稱。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在官員腐敗與民爭利的同時,百姓亦為蠅頭小利不知羞恥榮辱,節操人格一地碎片,國家強起來了,民眾富起來了,道德上卻跪下去了,醜陋的民族劣根性依然醜陋。
顯然,內地不僅要讓貧困人口脫貧,一定意義上也要對一部分精神上、道德上的貧困人口實施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