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進口多樣化 華府聯澳抗中國

美國、澳洲日前達成共識,雙方同意在礦產資源、包括稀土的勘探和開採方面加強合作。分析普遍認為,美國此舉是為了擺脫在重要戰略資源上為中國所「控制」。

「稀土」是鈷、鈧等多種元素的統稱,應用範圍廣泛,包括農業、冶金、石化工業以至手機電池等。目前全球稀土儲存量估計達一億三千萬噸,中國儲存量最豐,約佔五千五百萬噸,澳洲有三百二十萬噸,其餘分布在俄羅斯、南非、巴西等地;如果以市場供應率計算,中國更是一枝獨秀,據估計,過去十年,全球九成以上稀土由中國供應。

能源命脈操於競爭對手手上,早已引起美國政府戒心。地質調查局在去年底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二十三種重要礦物中,美國依賴進口的高達二十一種,主要來源地正是中國。北京近年開始意識到,稀土作為箝制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工具,極具威力,遂逐漸收緊稀土出口政策。

開採造成嚴重污染

美國不願「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道理簡單不過,而單從數字上看,中國「僅僅」佔有全球稀土不足一半,加上隨着勘探技術不斷進步,各地的新藏量將陸續有來。問題是,在開採稀土的過程中,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內地部分稀土礦業城鎮,水中的輻射物質嚴重超標,連駐軍也要撤走。目前澳洲最大的稀土礦區不在本土,而在馬來西亞,澳洲近年一直希望加大在當地開採稀土,遭遇不少反對聲音。事實上,現時不少大型企業為了確保稀土供應無虞,會直接到稀土出產國設廠,以繞開當地「出口」的限制。凡此種種,皆為美澳稀土合作增添不明朗因素。

當然,中美在稀土資源上的博弈,除了大國戰略競爭,亦反映已發展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掠奪」模式,時至今日已此路不通。已發展國家過往以廉價獲得自然資源製成的「高端」產品,再向資源輸出國進行傾銷,從而賺取巨大差價,環境污染等代價卻由對方承受,本小利大穩賺不賠。中國由限制稀土出口,再到向「洋垃圾」說不,正是對這種掠奪模式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