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日前公布了二○一七年經濟數據,國民生產總值預計可達二萬二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將一舉超過香港,成為華南第一城。深圳迅速崛起並坐大,將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龍頭,而原本璀璨奪目的香港,則愈來愈黯淡無光,被邊緣化是大勢所趨。
根據最新預測,中國目前五大一線城市中,深圳的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上海、北京兩市,香港居第四,但僅比廣州多約五百億元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去年的增量約為一千九百億元,也就是說,廣州明年的生產總值將全面壓倒香港。
深圳產值超過香港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折射了深港兩地經濟實力對比的逆轉。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計劃的龍頭爭奪戰,經此一役,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深圳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主角,而且是發動機和大腦中樞,香港注定只能是配角。
最關鍵的是,深圳經濟結構極為健康,產業升級迅猛,這是香港根本無法比擬的。深圳擁有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有七家,而且這些企業多是像華為、騰訊、中興等科技創新企業,不僅引領中國科技,甚至是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另外,深圳在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等領域也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相比之下,香港除了金融及地產,幾無所長,產業結構單一,經濟門類畸形,除了成為富人後花園之外,並無任何亮點可言。
從某種意義上說,深圳去年產值超過香港,只是剛剛開始而已。隨着科技驅動力加速,深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每年的增長率都可能高達百分之十以上,也就是每年增量起碼高達二千億元。以往香港經濟總量在中國各大城市中一馬當先,現在是與一線城市比翼齊飛,今後恐怕是望塵莫及了。而且現在中國二線城市中的蘇州、杭州、重慶、天津發展迅猛,趕上香港也就是三、五年時間。
香港的淪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回歸以來香港朝野受民主、普選之爭困擾,大量的精力與財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政治爭拗上;另一方面,香港的經濟受到大財閥、大集團的控制,特區政府亦鼠目寸光,只專注於漁利最豐厚的地產、金融業,對需要高投入的科技不屑一顧或是三心兩意,從而使香港逐漸失去經濟轉型與升級的戰略機遇期,坐視深圳從香港的配套基地,一躍成為自主創新、引領潮流的華南龍頭。
深圳發展的良好勢頭,在國家版圖中的地位將愈來愈突出,或許某一天,深圳將升格為中央直轄市,全面整合周邊的東莞、惠州、中山一帶,屆時香港將更加斯人獨憔悴。如果說深圳是風華正茂的青春美少女,香港已是濃妝艷抹的中老年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