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幹部送錢買評分 內蒙扶貧造假

扶貧工作一向是內地重點項目,惟扶貧考核被指淪為形式主義。據內地官媒披露,內蒙古一些地區為應付扶貧脫貧檢查,頻繁填表報數、迎評迎檢,耗費了基層幹部大量精力,扶貧評比半年要評五次,一次檢查竟花上二十萬元人民幣,甚至有官員走入「邪道」,在扶貧數據上造假,導致扶貧工作無法真正落實。

報道指出,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內蒙古今年九月啟動了全區脫貧攻堅交叉檢查工作,各旗(相當縣)縣抽出二十人左右的檢查組,對貧困旗縣進行交叉檢查。在新措施下,一個旗半年內除了要接受二次全區大檢,還要接受專項審計、巡視、盟市抽查三次小檢。

某旗由於在早前檢查評比中排名靠後,旗委書記因此做檢討,於是「迎檢」已成近期全旗頭等大事。該旗的扶貧辦主任表示,另一旗檢查組來進行「交叉檢查」,並明言「這次檢查就是要旗縣間互相監督的,給你們打了低分別埋怨」。

迎檢花費夠20貧戶買牛

為了排名靠前,旗幹部得悉檢查組入戶名單後,即會連夜給入戶名單的貧困戶發錢,讓他們所給的評分高一點。不過在訊息不透明情況下,負責檢查的幹部只有盡可能把對方旗縣的分數壓低,才能防範自己旗縣不被排在後幾名。為應付檢查,某旗最近把上千名幹部派到村裏,負責教村民回答檢查組的問題。

此外,地方迎檢都要做展板、拉橫幅、準備各種材料和辦公用品,還得好吃好住好招待。有扶貧幹部表示,一次迎檢花費高達二十萬元,至少夠給二十個貧困戶每家買頭牛。基層幹部普遍認為,大量評檢干擾了扶貧工作,呼籲少一些形式主義扶貧,多一些走村串戶服務。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