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學生遭歧視 平權法案不公平

美國司法部日前正式調查哈佛大學在錄取時涉嫌種族歧視,這是美國亞裔長年爭取的結果,更是一個歷史性事件。這個問題從教育問題上升到了人權問題,飽受平權法案之苦的亞裔,不斷舉起司法武器維權,相信正義雖然會遲到,但不會永遠缺席。

美國名校在招生時歧視亞裔學生已不是秘密。早在兩年前亞裔團體指摘哈佛大學及其他「常春藤名校」在招生時歧視亞裔學生,設置種族配額,把合格及高分的亞裔學生拒之門外,要求美國政府調查哈佛大學等學校的招生程序。當時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發現,亞裔學生SAT成績需要比白人高出一百四十分,比拉美裔高二百七十分,比非洲裔高四百五十分才能進入美國一流大學,超高的分數線被稱為「亞裔稅」。

所謂平權法案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旨在爭取弱勢群體利益,減少社會階級的分化。當時左翼思潮認為「誰成績好誰有權優先升學」對黑人、拉美裔等部分少數民族不公平,平權法案是對他們的政策性補償,好讓真正有才能的年輕人有接受教育的機會。這和中國政府照顧「老少邊窮」地區的考生,降低他們的錄取分數線初衷類似。

刻苦群體成受害者

由於亞裔是美國各族裔中學習最刻苦的群體,這種「平權」最大的受害群體就變成了他們。而且亞裔被剝奪的不只是公平的受教育權,也會逐漸失去身份認同,他們中的很多人只能通過與其他種族通婚才能保證下一代的利益,最終可能被融血同化。

平權法案追求絕對的公平,但實際造成更多的不公平。大多數非裔和西班牙語裔學生在法案實施後的半個多世紀中,即使進了大學也難畢業。這不但擠佔了亞裔名額,最終還造成了名額的浪費。據統計,亞裔學生完成大學學業的比例比西班牙語裔和非裔學生高出二十個百分點。至於畢業後找工作,非裔和西班牙語裔由於學歷的含金量不被認可,同樣的學歷,僱主也不會傾向錄用他們。

事實上,機會公平比結果公平更加正義。只有在同等錄取標準下的唯才是舉,才能保證那些真正有競爭力的申請人得到應得的教育資源。平權法案這個所謂政治正確,是時候應該得到修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