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道危機 民主女神犯兩難

緬甸若開邦發生五年來最嚴重的武裝衝突,總計已造成至少四百多人死亡。另有逾七萬名羅興亞人從緬甸越界進入孟加拉。這場人道主義危機使原本被西方媒體熱捧的緬甸民主女神昂山淑姬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

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是緬甸的少數民族,與信奉佛教的緬甸主體民族的矛盾由來已久,雙方不時爆發衝突。近年來,羅興亞難民偷渡到東南亞各國,他們的悲慘命運開始得到各方關注。由於羅興亞人的伊斯蘭背景,導致一些極端伊斯蘭勢力開始進入緬甸,包括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境內的穆斯林極端組織開始武裝羅興亞人,襲擊緬甸政府軍,緬甸政府軍則加大清剿力度,使局勢進一步升級。

不過,西方輿論幾乎都是一面倒向羅興亞人,把緬甸軍隊描述成「連嬰兒也不放過」、「燒光、殺光、搶光」的強盜,進行血腥「種族清洗」,同時認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淑姬應為正在發生的「人道主義災難」負責。諷刺的是,批評昂山淑姬的這一批人,正是多年前一直讚美頌揚昂山淑姬,為其自由而奔走的同一批人。

民權與國家安全怎取捨

對於昂山來說,她背負民權鬥士的盛名,但如今卻面臨國家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的嚴峻考驗,如何在民權與國家安全之間做出選擇,成為她的重大挑戰。在沒有上台執政之前,昂山可以毫不猶豫地迎合西方媒體的需求,高舉民主自由人權的大旗,但如今上台執政,國家安全變成了頭等大事。假如昂山無法給國民帶來穩定的環境,在下次大選時很可能被選民拋棄。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民主女神以及諾貝爾和平獎這些稱號,對昂山而言現在可能是負資產。

昂山的強硬政策,卻開罪了西方自由主義精英,認為她是對民主自由理念的背叛,西方這些自由人士當初對昂山有多麼愛,如今就有多麼恨。與此同時,緬甸的幾個鄰國也出現強烈的抗議之聲。孟加拉、馬來西亞、印尼以及泰國的民眾紛紛譴責緬甸軍方的暴行以及緬甸政府的不作為。內外交困的昂山如何度過這場危機,頗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