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動作不斷 習特會考驗互信

中美兩國元首在德國漢堡進行會晤,這是繼四月美國海湖莊園會面之後,今年上演的第二次「習特會」。但由於美國近期小動作不斷,給這場元首會晤蒙上一層陰影。

海湖莊園會面後,特朗普對中美合作高度評價,對習近平也極其正面評價。當外界以為中美關係邁入順境時,沒想到美國近日卻在台海和南海出招,先是宣布向台灣出售價值十四億美元的軍火,給堅持台獨立場的蔡英文政府打了一支強心針;隨後美軍「斯特蒂姆號」神盾驅逐艦進入中國西沙中建島十二海里範圍,似乎想重新挑起南海爭議。

美國這些小動作,顯然有損兩國元首剛剛建立、來之不易的互信。眾所周知,台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民族感情,也是中共最敏感的神經,而蔡英文堅拒承認「九二共識」。但當台灣所謂的邦交國一個個離去之時,美國卻站出來對台軍售,這相當於給十三億中國人難堪。

該和就和 該鬥就鬥

再比如南海問題,菲律賓、越南等當事國都願意坐下來與中國談判,南海局勢進入相對平穩時期,美國卻橫生枝節,派軍艦進入中國領海,繼續挑起事端,這與特朗普早前向習近平承諾的發展兩國關係格格不入。最關鍵的是,特朗普與習近平進行第二次會晤前,兩國應相互釋放友好信號,為會晤創造良好氛圍,可是特朗普卻不按常理出牌,在中美關係最敏感的兩個議題上發難。

對於美國這些行動,中國雖然沒有大動干戈,但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中國對特朗普政府仍然秉持「聽其言、觀其行」政策。北京官方智庫一些人甚至不無善意的解讀,指美國這些行動並不是出於特朗普本意,而是其政府中的某些人出於反華的慣性動作,因此要繼續給特朗普時間與空間。

這種解讀未免過於樂觀了,以特朗普的個性,他是將國事外交當作買賣來做,如何在談判桌上佔據上風、趁機壓垮對手,是其長項。今次習特會前,特朗普突然在台海和南海起事,實際上是坐地起價,虛晃一槍,目的是逼中國在朝核問題上配合美國,衝在前面全方位打壓平壤;其次是要求中國在經貿和金融等問題上作出讓步,給美國提供更多利益。作為一名商人總統,特朗普對每次元首會晤都是既算政治帳,又算經濟帳,這種做法即使在其盟國身上也是照用不誤。

因此,中國對特朗普實在沒必要過分遷就,該和就和,該鬥就鬥,既要直斥其非,也要以和為貴,顧全大局,畢竟中國現在還沒有必要與美國徹底翻臉。事實上,特朗普主導的能源出口戰略,將進一步壓低國際油價,對中國是極其有利。中國現在是油氣進口第一大國,從美國進口油氣,可以對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