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華成功開採

南海開採新能源有大突破,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昨日宣布,經歷七天十九小時的穩定開採,中國首次成功在南海神狐海域試開採「可燃冰」(即甲烷水合物),是全球首個可在海底可燃冰試開採中,能連續穩定生產天然氣的國家。中國今次成功試開採可燃冰,有望進一步將開採商業化,但恐會同時激化南海資源爭奪戰。

官方傳媒報道,上周三開始,中國在距離香港約二百五十八公里的南海神狐海域,於水深一千二百六十六米的海底,開採該區域的可燃冰礦藏,截至昨早十時,已累計產生超過十二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平均日產量為一萬六千立方米,最高日產量更達三萬五千立方米;開採出來的可燃冰,甲烷含量最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五。

由於實現連續八天穩定產氣,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昨日宣布試採圓滿成功,預計於二○三○年前展開可燃冰商業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為此發來賀電。

可燃冰是天然氣與水在低溫和中高壓作用下結晶而形成的「冰塊」,可以直接點燃,具有很高的熱值,其燃燒產生的能量要比煤、石油、天然氣等高出數十倍,且不產生任何殘渣,因而有「未來的清潔能源」的稱號。

技術領先於美日

中國可燃冰遠景資源量超過一千億噸油當量,主要分布在南海,估計南海可燃冰蘊藏量相當於七百億噸石油,足夠中國使用百年以上。但有分析指,可燃冰礦床多處於海底深處,中國現時開採技術仍未成熟。即使技術領先的日本、美國等國家,目前亦難全面商業開採,因一方面既要保證不會洩漏氣體影響環境,另一方面又確保不會在鑽探過程令海底不穩定,甚至引發地震。

此外,南海主權爭議同樣令中國的開採之路困難重重,如在二○一四年七月中國在南海的鑽井作業曾受到美國警告;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也經常爆發大規模反華示威,抗議中國在南海的勢力擴張。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