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面世 生產商 中介 醫院 造假一條龍

內地造假風氣猖獗,正牌藥廠測試新藥時也有弄虛作假!為了縮短新藥上市流程,有藥企被揭發聯同試藥機構、中介、醫院等層層造假,包括支付數百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研究費」,要醫院為藥企進行臨床試驗時「隻眼開隻眼閉」,中介教唆試藥者持假身份證測試,一人尿液可分給三人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簡稱食藥監)曾公布超過八成新藥數據有問題被拒申請或撤回,當中更有五間三甲醫院涉臨床試驗造假被立案調查。

內地一種新藥投入市場前,除了部分免試項目,都必須進行臨床試驗,經食藥監批准後方可上市銷售。但有內地媒體發現,新藥投入市場過程中,醫藥企業、臨床試驗代理機構與試藥的醫院,暗中形成了一條驚人的造假利益鏈。

一尿液樣本三人用

據藥企知情人表示,醫院替藥企進行臨床試驗可獲得多重利益,包括可獲動輒上百萬元的研究費用,一項為期兩個月的臨床試驗,費用高達兩三百萬元,而且藥廠不會透過醫院給予試藥者的報酬。另一方面,醫生臨床試驗也可作為研究成果發表論文。

而試藥人是臨床項目的一個關鍵環節。內地傳媒發現,一些招募試藥者的中介會造假,安排持假身份證的試藥者進行測試,一名試藥者的尿液樣本可供三人使用,就連試藥者的體重超標,醫院護士也可替對方多次磅重,直到數據符合標準。

81%數據有問題

另外,原本當局為保證藥物臨床試驗的科學性與準確性,禁止試藥者三個月內參與其他試驗,以及試藥者接受篩選後未超過五日不能參加下一次篩選。但有醫院卻接受試藥者連日參加篩選體檢,不斷進行試藥,明顯違規。

據了解,由於臨床試驗非常漫長,從藥物研發到上市,短則三年,長則二十年,費用更是從幾百萬到上億元不等。藥廠為了縮短流程,盡快上市,或誇大療效,可能會聯同醫生或CRO公司(醫藥合同研究組織)造假。部分醫院為了豐厚利益,也會配合造假。

食藥監的數據顯示,去年七月截至今年一月,因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不完整等問題,當局不批准、或藥企自查申請撤回的藥品註冊申請達一千一百八十四個,佔核查的一千六百二十二個藥物總數的七成三。若扣除一百六十五個免臨床項目,比例更高達八成一。

五「三甲」醫院被查

此外在核查當中,有五間三甲醫院涉嫌臨床試驗造假,被相關部門立案調查。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