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稻」可養兩億人

湖北武漢海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院最近宣稱,經過三十年試驗,可以在沿海潮間帶和鹽鹼地生長的新品種水稻「海稻86」試驗成功,更稱平均畝產可超過一百五十公斤。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發現有助提高糧食供應,而且此技術全球多地均適用,有「世界意義」。

中國保健協會食品安全評估專家委員李新蘭表示,「海稻86」稻米與普通白米相比,氨基酸含量高出四點七一倍,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惟這種稻米雖可以在惡劣環境生長,但是口感較差,收成量亦不及淡水稻米,可能不太受農民歡迎。

海水稻今年在廣東湛江、山東、吉林等地試驗種植近六千畝,平均畝產超過一百五十公斤;研究人員預計明年將增至超過一萬畝。研究院指,中國鹽鹼地總面積約十五億畝,其中有二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若按目前的產量一百五十公斤計算,每年可額外供應三百億公斤糧食。

年產量料增5000萬噸

據研究人員表示,「海稻86」具有抗鹽鹼、耐浸等特點,而且不需施肥、可抗病蟲。海稻米脫粒後的稻米呈胭脂紅色。

廣東湛江農業科學家陳日勝是內地最早發現「海水稻」的專家之一,經過三十年的研究,成功將「海水稻」畝產提升兩倍,引起外界關注「海水稻」提升糧食供應的可能性。內地研究「海水稻」多年後近日終於有成果,繼今年十月在山東成立培育中心後,本月又在湖北武漢成立海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院。若是此項技術成功,估算一年稻米產量至少可增加五千萬噸,足以養活兩億人。

陳日勝的研究亦引起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關注。今年十月,山東青島成立內地首個國家級水稻研發中心,由袁隆平主持,袁的研究團隊目標在三年內把「海水稻」畝產提升至三百公斤,冀可使「海水稻」量產。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