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霸佔三權 民主黨一鋪清袋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共和黨將在相當長的時間佔據行政、立法及司法三大權,而民主黨則一鋪清袋,陷入歷史低谷,無論領軍人物、政黨理論和基本支持面,都面臨轉型的挑戰。

希拉妮大選失利之後,民主黨及其支持者此時正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針對特朗普的抗議和請願層出不窮。對於民主黨高層而言,今後的日子更加難過,本次選舉的大挫敗可能在兩年後的中期選舉、甚至未來的政治鬥爭中繼續散發對民主黨不利的影響。民主黨不僅輸掉了白宮和參眾兩院,而且失去了未來數年裏兩至四位大法官的提名權,另外也丟失了三十三個州的控制權,而且隨着希拉妮、拜登等人退出政治舞台,民主黨面臨群龍無首的窘境。

最關鍵的是,民主黨長期引以為傲的政治學說被民意拋棄。民主黨在大選中將太多精力放在所謂的「進步主義」議題上,力爭討好少數族裔,反而讓普通民眾對其產生了誇誇其談、不接地氣的印象。例如在奧蘭多酒吧槍擊案之後,奧巴馬和希拉妮努力淡化嫌疑犯的特殊身份、強調要「用愛化解仇恨」,讓人有隔靴搔癢之感。

學說離地 藍領離棄

昔日的民主黨能夠囊括從藍領工人到白領知識分子的人心,然而在全球化時代,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成為高科技產業和金融業的領軍人物,部分左派政客、律師、學院派知識分子和學生則形成了以「進步主義」意識形態為核心的文化圈子;這兩個集團相互拱衞,不但掌握話語權,而且在經濟上大獲成功,開始逐漸脫離基層,與中下階層形成隔膜。

相比之下,製造業的工人,特別是人到中年、難以轉業的低端工人則被全球化浪潮拋棄。這些人一旦受到鼓動,很容易倒向排外的保守主義,成為共和黨的票倉。五大湖區的「鐵銹帶」各州在先前兩次選舉中支持奧巴馬,這次卻選擇了特朗普,就是因為民主黨推行的強制保險、高稅收政策加重了中低收入人群的負擔,他們的收入沒有低到有資格領取福利的程度,卻需要用薪水為福利政策買單。

民主黨如果不痛定思痛,在政治綱領上貼近民意,接觸地氣,那麼下次大選仍然會慘敗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