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最近在喀什米爾的衝突加劇,從大規模的炮擊到驅逐對方的外交官,兩國關係迅速惡化。上台時雄心萬丈的印度總理莫迪如今坐守愁城,恐怕難有作為。
印巴之間的民族宗教衝突由來已久,當年雙方為爭奪喀什米爾爆發戰爭,喀什米爾南北分裂,雙方均宣稱對喀什米爾全境擁有主權,但實際上分別控制其中一部分。印控喀什米爾以穆斯林人口為主,他們對印度極其不滿,部分民兵組織拿起武器追求獨立或併入巴基斯坦。
印度正在失去喀什米爾,這對印度民族雄心來說是不能忍受。莫迪因指控前任政府在對待恐怖主義和巴基斯坦問題上過於軟弱贏得選舉,故面對喀什米爾的叛亂勢力,自然毫不手軟。他上台後加強印軍在喀什米爾的鎮壓措施,並限制喀什米爾政治精英與外界尤其是與巴基斯坦接觸,這進一步加劇喀什米爾的衝突,使印度陷入地緣政治的泥潭。
想當初,莫迪被人民寄予厚望,他也贏得前年的大選,這是印度事隔十年再次實現政權更迭,更是印度近三十年來單一大黨贏得的最大勝利,莫迪被認為是帶領印度走上大國崛起的人物。但他上台後內政外交頻頻碰壁,為改善營商環境,他推動稅收、土地和勞動力方面的改革,但這三項改革先後受挫。
莫迪為了改善與巴基斯坦的關係,還曾突訪伊斯蘭堡,與巴國總理謝里夫會面,但兩人短暫的會面並沒有融化橫亘在兩國之間的堅冰,尤其是喀什米爾的衝突無法解決,不僅使印度時刻面臨恐怖主義威脅,每年更花費巨額軍費與巴國進行軍備競賽,嚴重拖慢經濟發展,使國家無法聚焦於經濟建設之上,民生也無法得到改善。如此一來,莫迪的民意支持度自然大打折扣。
印度特色的政治泥潭以及外交困境,令莫迪這位雄心勃勃的老人「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當選之初作出要讓本世紀成為「印度世紀」的諾言,已經化為泡影。印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在自我折騰中徘徊,所謂的大國雄心只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