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總統選舉中,一名右翼民族主義候選人以些微劣勢落敗。這場勝負只在毫釐之間的選戰,凸顯歐洲政壇格局將出現大變,未來的歐洲將更加排外保守。
奧地利極右翼自由黨人霍費爾在首輪選舉時大幅領先執政聯盟的候選人,僅在第二輪中以三萬多張選票輸給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競選的綠黨政治家範德貝倫。霍費爾的落敗讓歐洲各國鬆一口氣,但這種些微的選票差距,卻又讓他們提心吊膽,奧地利的選情表明歐洲各地右翼、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運動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去年夏季難民潮爆發以來,只有八百六十萬人口的奧地利總共接納了約十萬名難民。大批難民到來對奧地利的社會福利體系、工作崗位構成衝擊,民眾的態度也由歡迎轉為抵制。自由黨反對外來移民,主張採取嚴厲的難民政策。霍費爾在競選中強調「家鄉」概念,提出「奧地利的」而非「歐盟的」主張,對歐盟持懷疑態度,迎合不少選民的心理需求。
歐盟廿八個成員國內都出現極右翼民粹主義或民族主義政黨。德國右翼另類選擇黨和丹麥人民黨異軍突起,波蘭的法律與公義黨在當地獨領風騷,芬蘭的正統芬蘭人黨已滲透至政府部門,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主席瑪琳勒龐則對明年的總統競選和國會選舉虎視眈眈。極右翼勢力崛起之快,超越一般人的預計。近年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衝擊下,歐洲經濟增長乏力,外來移民和難民的湧入使民眾普遍對現狀失望和不安,擔心失去國家、種族和文化的凝聚力,這股極右翼思潮就像當年的共產主義的幽靈一樣,回盪在歐洲上空,對現有執政者產生強大衝擊。早前德國一項民調顯示,總理默克爾的支持率創下新低,其爭取再度連任的雄心遭到重創。
以往歐洲主流社會對右翼組織往往採取孤立或打擊方式,時移世易,現時年輕選民大部分將票投給右翼,中間路線政黨逐漸邊緣化。當年德國投票選出一個希特拉,今明兩年歐洲會選出甚麼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