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內訌不止 美斡旋徒勞無功

美國副總統拜登日前突訪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斡旋該國內部派系衝突。然而,鑑於美國在伊逐步淡出,伊各方未必會賣拜登的帳,此行注定徒勞無功。

美國兩年前將親伊朗的前總理馬利基攆下台,改而扶植親美的阿巴迪,惟阿巴迪的執政能力差強人意,雖然他對政府內閣進行多輪改革,削藩收權,但礙於實力不足,一直未能擺平各大山頭。分別代表什葉派、遜尼派以及庫爾德族的政治團體始終無法就權力與石油收入分配等達成共識,阿巴迪的權威一直受挑戰,而隨着近期局勢惡化,其統治更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拜登今次訪伊,就是希望力挺阿巴迪渡過難關。

伊朗坐收漁人利

自從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當地各種矛盾與衝突日益激化,當中既有什葉派與遜尼派之爭,也有庫爾德人與阿拉伯人族群之爭,既有極端主義的伊斯蘭國與溫和穆斯林的衝突,也有美國、伊朗、沙特、土耳其等國之間的逐鹿,各方圍繞着土地、油田及中央政府控制權進行或明或暗的博弈,敵友之間的關係不時逆轉。

在局勢混亂的背景下,美國在伊拉克執意推行民主憲政,移植美式選舉制度,結果「水土不服」,不僅未能調和各派系,更為混亂的局勢火上添油,伊朗支持的馬利基乘勢而上,連任兩屆總理。美國動用幾十萬大軍打了一場仗,結果卻被伊朗坐收漁利。

二○一四年,美國花費九牛二虎之力逼馬利基下台,但馬利基口服心不服,憑藉其長期積累的人脈資源及財力,在民間與政府兩個層面頻頻向阿巴迪發出挑戰,執政黨內部更是亂成一團,阿巴迪連首都巴格達都控制不了,更不用說地方政府。可以說,伊拉克今天呈現碎片化的狀態,成為中東動盪的亂源,這一切皆拜美國所賜。

解鈴還需繫鈴人,伊拉克亂局是美國造成,應該負責到底,但奧巴馬實行全球戰略收縮,從伊拉克撤軍,致使當地出現權力真空,伊拉克各派系有恃無恐趁勢坐大,使局面更難控制,可見拜登有心無力,訪伊之行做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