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協大門朝官開 以位取人何時休

中國書法家協會一次性開除或者中止十多名涉貪官員的會籍,引發軒然大波,間接證明這個原本是書法家大本營的組織,已淪為貪官附庸風雅的逍遙窩。

這次被清理的絕大部分是各級官員和國企負責人,包括廣東省政協原主席陳紹基、河南省委原常委王有傑等人。不過,網民對中國書協的清理工作也大加抨擊,當年書協以職位高低決定入會資格,今次則以腐敗與否進行清理,同樣都不是根據書法水平定奪,這樣的書協還不如叫官協。

內地很多官員熱衷書法,以便到處題詞簽字,「名垂千古」,因此成群結隊鑽入書法家協會,陝西省書協就擁有一個六十二人的主席團,僅常務副主席和副主席就有三十四人,當中很多是官員,誰的官職大,誰就當主席,而不是看書法作品的藝術成就。王岐山曾為此大發雷霆:「有的領導幹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

一些官員以書法家自居,就是便於受賄。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在任時,把手中的毛筆變成了一支「特別能賺錢的筆」。胡長清公開賣字,有一幅字潤筆費竟達九萬元。在他收受的數百萬元賄賂中,不少就是以送「潤筆費」的方式進行。陳紹基的一幅「書法」,在拍賣會上居然取得六萬元的佳績,比印鈔機更高效率。

附庸風雅 投其所好

許多官員拚命鑽營,為了在書法家協會當個主席、秘書長、理事,然後按官職大小標價出售作品,主席的字比副主席的貴,副主席的字比秘書長的高,表面上是賣字,實際上是套現特權。河南一位市長在政府賣地之前,先通過文化市場拍賣幾幅自己的書法作品,開發商若能以高價買到其作品,在接下來的土地競投就可能中標。有開發商曾出價千萬買到其作品,等到這位市長被調查之後,這幅作品已是一文不值了。

字後有權,權後有錢,這便是中國書法界公開的秘密。事實上,不僅書法界如此,美術界乃至整個藝術界都如出一轍,這背後是龐大的雅賄需求。行賄者為了討好附庸風雅的官員,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銀、皮袍、人參、香車、豪宅和有價證券等傳統手法,投其所好,將賄賂之物變身為官員們喜好的玉器、青瓷和字畫等。赤裸裸的權錢交易被遮蔽在貌似文人雅趣的珠簾中,變成一種似乎很文雅、很有品味的人際往來。

相對於真金白銀的俗賄,雅賄隱蔽性更高,危害更大。而且國家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中,並沒有包括字畫等藝術品,留下極大的漏洞。中國書協今次清理門戶,是響應第五代的反腐整風,但仍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沒有觸及到體制這一根本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