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又有新突破。美國太空總署昨日宣布,由台灣女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馬中珮領導的團隊,在宇宙的偏遠處發現一個超大黑洞,其質量為太陽的一百七十億倍,位於大型橢圓形星系NGC 1600中心,距離地球約二億光年。馬中珮表示,是次發現有助人類了解宇宙的演化過程。
美太空總署昨日在官網公布,馬中珮領導的團隊透過總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在夏威夷的雙子望遠鏡,於波江座星群(Eridanus constellation)的方向,發現一個巨大黑洞,其質量為太陽的一百七十億倍。由於質量估算仍未確定,其實際質量可能只為太陽的三十億倍。
天文學家過往理解黑洞形成的原因時,都認為黑洞要經過碰撞,才會形成更大的質量。一般而言,巨大黑洞只存在於超大型星系的核心,惟該黑洞身處的星系卻非常稀疏,僅包含二十多個銀河系。馬形容發現並「不尋常」,顛覆天文學界對黑洞的認知,認為天文學界必須重新檢視黑洞的形成過程。
馬續指,黑洞猶如「沉睡的巨人」,已存在於銀河達一百億年,年齡「就像退休軍官」。該黑洞剛形成時的質量很小,現時的質量卻十分巨大,年輕時一定曾很「活躍」,「遇到很多也很強大的對象,並在激戰後吞噬對方。」
據了解,目前已知的超級大黑洞,位於天體繁多、擁有一千多個銀河系的后髮座星系團(Coma Cluster of Galaxies),其質量有二百一十億個太陽般重,與馬中珮團隊所發現的黑洞環境十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