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黑心疫苗風波持續擴大,傳媒踢爆是次涉事的二類疫苗(自費接種)存在灰色利益輸送鏈,更牽涉多層疾控部門。據報藥企為清理即將過期的疫苗,與疾控部門官商勾結,由上而下向各級疾控官員「回佣」,再經由鄉鎮衞生院「散貨」,使黑心疫苗流通全國。
據報道,內地的二類疫苗屬自願接種,市場需求難以控制,因此企業不時積存大量即將過期疫苗,為清理庫存而低價流出。由於內地規令,二類疫苗可不經疾控系統購買,為賺取差價,不少接種點都以低價購入非疾控系統渠道銷售的疫苗,令不法「疫苗販子」可乘虛而入。
廿元採購 百元賣予市民
目前二類疫苗經企業生產後,會由經銷商轉售疾控部門,再經疾控部門往下分發,最終由地方的衞生院、診療所等「接種點」,以類似推銷方式向市民推介。有基層衞生系統人士明言,由於基層疾控體系缺乏資源,因此二類疫苗被視為主要牟利來源。在採購銷售過程中,因此成為貪官收取「回扣」的斂財渠道。據了解,各級疾控部門會「由上而下」層層加價,一支以廿元(人民幣.下同)採購的疫苗,市民或需付出逾百元接種。其中四川廣元市去年查處一宗案例,顯示一名區前疾控中心主任,以虛報價格方式收取每支二十元的「額外回扣」,與供應商瓜分後,該疾控官員分得九萬六千元。
「如果沒有資質(意指入貨資格)的個人想買走,疾控部門都會幫個人搞定。」有藥監體系人士透露,有時疾控部門為盡快「散貨」,甚至會為買家找具資格的企業「掛牌」購入,「誰也不知道該些疫苗去了哪裏」。
此外,內地雖然早已推出藥品電子監管碼,強制所有藥品「賦碼」,以便出現問題時追溯藥品的流向,但有疫苗業界人士透露,佔內地藥品銷售達八成的醫院系統,把藥品入庫時根本不「掃碼」,導致至今仍無法追蹤所有黑心疫苗的流向。有內地藥企董事長指出,藥品監管目前對生產、經銷、零售三環上進行強制性監管,惟藥品最大流量的醫院不服監管,令藥品監管出現漏洞。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