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處於飛機機艙內的人,或會因吸入多種化合物,而患上可致命的航空中毒症候群(Aerotoxic Syndrome)。德國近日一項最新研究更在空中服務員的血液樣本中,發現有害的化學物,包括有機磷酸酯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意味客機機艙的空氣一旦受到污染,不僅是機組人員,乘客亦同樣受航空中毒症候群威脅。
德國格廷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早前檢驗了一百四十名有航空中毒症候群徵狀的病人,當中大部分是空中服務員。結果發現,他們的血液及尿液樣本內,含有有機磷酸酯以及VOCs。研究指出,大部分飛機在飛行時,會將機艙內近半的空氣循環再用,餘下的則在未經過濾之下經引擎排出機外。然而在這過程中,部分空氣會滲回機艙,將一些由抗冷劑、電油和煤油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帶入機艙,污染艙內空氣,造成「進煙現象」(fume event),令人不適。
航空中毒症候群患者會出現頭痛、惡心、視力模糊、神志不清等徵狀。在二○一二年,英國航空公司機師韋斯特蓋特因病身故,驗屍報告指他可能是因航空中毒症候群影響而死,被視為首份承認此病的報告。
領導研究的霍伊特貝克(Astrid Heutelbeck)指,有機磷酸酯和VOCs在日常消費品中被禁使用,但現時仍未有官方指引列出可吸入的安全分量。團隊會在下周發表更詳細的報告,研究人員希望是次報告能喚起航空當局,關注機艙內的空氣質素問題,保障乘客及機組人員安全。
本港民航處前處長樂鞏南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機艙在加壓過程中,壓縮器確有可能吸收到化學物質,污染機艙空氣,引致中毒。香港過往亦曾出現類似情況,引擎的潤滑劑被指含有化學物質,但情況不算嚴重,有關潤滑劑及後亦已停用。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陳竟明則表示,不論是消費品或是機艙內的物品,都應以減少化學物質為原則,避免有人中毒。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