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融和欲速不達 默克爾內外交困

德國總理默克爾頂着國內外壓力,堅持無上限收容受戰亂波及的難民,於國際間贏盡掌聲。然而,一旦境內有難民作奸犯科,「如何協助難民融入主流社會」之議題勢變得更惹火。德國大城市科隆除夕夜發生難民集體搶劫性侵案,被批「太天真」的默克爾成眾矢之的。

一五年過百萬難民湧入德國尋求庇護,德國是否有足夠人手和資源審批有關庇護申請,確保不會有人濫用該國善心、甚至喬裝為難民潛入歐洲發動恐襲,各方爭論不休。獲批留在德國開展新生活的難民,肉體和精神承受一定創傷復原需時,加上人在他鄉言語和文化不通,想要全面融入主流社會、進而回饋伸出援手的德國,是極長遠的事。

德國政府支援必不可缺,融和難民欲速不達,潛在回報再高也好,前期投資異常巨大,任何加重德國社會負擔之事件,勢驅使德國朝野以更嚴苛態度,審視默克爾形容為「苦盡甘來」之人道救援工作。

德國社會承載能力有限

科隆除夕夜的集體搶劫性侵案調查工作持續,涉案的庇護尋求者究竟在當地居留了多長時間?事發時是否有其他人在現場指揮涉案者犯事?若執法部門查明涉案者並非初到貴境,背後無人指使,這意味着,德國融和難民政策待檢討,除資源不足外,也可能是結構性問題,即德國社會承載能力達到極限。若查明新入境難民受他人教唆犯事,這反映德國執法部門把關能力出問題,假設本年再多一二百萬難民湧入德國,警方有能力防範潛在犯罪活動嗎?

無論調查結論為何,從反對強制攤分難民收容責任之東歐諸國,以至德國本土保守勢力和極右排外組織,定借題發揮向默克爾施加更大壓力,警告歐盟和德國拒量力而為,難逃「超載翻船」之命運。

默克爾政府稱必要時修例將被定罪之庇護尋求者加快遣返原國,問題是,被定罪者一律堅稱重返祖國生命受威脅,國際和歐盟公約與德國新例出現牴觸,屆時怎收科?默克爾開放門戶政策在國內外遭受之挑戰,相信是一波比一波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