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為留守童聘媽媽

內地「留守兒童」因乏人照顧,意外頻生,甚至屢傳命案悲劇。有見及此,四川啟動「童伴計劃」,從十個縣一百個村落分別選聘培訓一名「童伴媽媽」,負責照顧村內的留守兒童;各村又設「童伴之家」,作為兒童課後活動的地方。不過有評論指出,「童伴計劃」治標不治本,長遠來說須從國家政策着手。

建童伴之家提供活動

據網上公開的招聘資料,「童伴媽媽」需有高中或以上學歷,年齡介乎十九至五十五歲,無犯罪紀錄,能說漢語及當地少數民族語言,能保證一定的工作時間等。首階段試行期間,每名「童伴媽媽」將獲得每年約二萬四千元(人民幣‧下同)的工作補貼,及一萬元「童伴之家」活動經費。該職位主要接受項目地區村委會的推薦或個人申請,非公開招聘。

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計劃」負責人問會芳表示,「童伴媽媽」的前身是「兒童福利主任」,不同在於前者是全職工作,後者為兼職。而工作補貼是根據當地的收入標準制訂,「補貼太低,別人不願幹,寧願出去打工」。問會芳又指,招聘着重應徵者的學歷,主要是希望她們能接受培訓,並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及時匯報情況。她們需每周探訪一些家境貧困、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給他們情感呵護。

被查詢單靠「童伴媽媽」是否就能夠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時,問會芳承認童伴媽媽面對兒童的心理、情感等複雜問題時,或會無能為力,故她強調,童伴媽媽的職責非解決問題,而是發現這些問題,即時向相關部門匯報,並尋求解決辦法、協助制訂長遠政策。

長遠須國家政策着手

有評論認為,留守兒童問題源於城鄉經濟差異,令居於偏遠地區的父母不得不離鄉背井,遠赴大城市工作。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須國家層面的政策改革,如帶動偏遠地區的經濟轉型、落實員工帶薪休假制度等。不過,「童伴計劃」作為權宜之計,相對上有效和容易實行。

本報綜合報道